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三歲就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科學研究顯示:

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 到3歲時, 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 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 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 通過對1000名3歲幼兒研究發現, 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

由此可見, 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 父母和幼稚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任。 父母和老師只有深諳育兒之道, 抓住3歲這一關鍵期, 才能贏得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勝利。 3歲兒童的科學教育, 並不在於教給他們多麼深奧的科學原理,

Advertisiment
而是透過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 引導孩子建立觀察自然、愛護自然、探索自然的正確態度, 進而啟發他們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父母必須干涉和幫助3歲孩子出現的哪些倪端呢?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 在家的時候, 孩子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 可一旦來了生人, 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 事實上, 害羞的孩子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 他們的害羞大都只表現在陌生環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

改進辦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並不沒有比其他孩子“特殊”, 跟那些在公眾面前表現活躍的同伴相比, 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進入狀態。 雖然他願意到外面玩, 卻很不希望別人“注視”他, 被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

Advertisiment
只能讓他更不自在。 這時就需要父母認真觀察他們生活的一點一滴並思考那些將他們帶到尷尬境地的原因, 根據實際情況鍛煉他們在某些場合中如何積極爭取把握自己的權利的能力, 教給他們在公眾前表現的具體方法和技巧, 讓他們學會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自在的展現自己。

壞脾氣!

想必很多父母都發現自己三歲大的孩子常常發脾氣, 他不願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盡其所能鬧脾氣, 父母們可能也試了各種辦法“鎮壓”他們, 但是總好景不長。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 而情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控制是需要父母們花費很多心思教育的內容。

改進方法:其實,

Advertisiment
人人都會生氣、傷心、沮喪和失望。 不同的是, 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 是會用健康地方式表達出情緒。 尖叫、地上打滾、哭喊等都是壞情緒的表達方式, 是不健康的。 總的說來, 你需要清晰地給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資訊:生氣可以, 但是以消極、發脾氣或的方式發洩怒氣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 孩子需要知道, 當自己非常生氣的時候不能以“鬧脾氣”的形式表現出來, 可以通過打枕頭、把頭埋在被子裡進行發洩, 還可以把不開心的事情畫下來, 扔到情緒垃圾箱, 以更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

這是寶爸寶媽們聽到孩子說得最揪心的話。 退縮的孩子讓人感覺沮喪。 畢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質。 從發展心理學的觀點看,

Advertisiment
3-6歲是保護兒童自信心的關鍵期, 自信心在這段時間建立地怎麼樣, 對小學甚至成年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改進方法:自信心是從經歷中獲得的。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 父母應該做到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 最重要的是, 家長應多去表揚孩子的努力, 而不是當下的某個結果。 不要說:“你今天表現很好”, 而是說:“因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 上課不亂跑, 所以我要表揚你”。 清楚地讓孩子知道, 父母更重視自己努力的過程, 通過努力才能做到想要的結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