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人父母50金律

做好父母千頭萬緒, 需要經驗, 需要智慧。 同時我們都做過孩子, 一經提醒也會大受啟發。 很多時候, 你往往不是做不到, 而是想不到。 美國PARENTS雜誌龐大的專家顧問團提供的50條建議, 值得聽取、回味。

1、在小小挫折中提高抵抗力

你是不是有時也癡心地想讓孩子生活在天堂裡:沒有失望、挫折、壓力、眼淚, 時刻都圍繞在愛的光環中……如果是這樣的話, 你就有點離譜了, 因為你所做的恰恰是把恐懼、痛苦、失落這一切的“慢性毒藥”親手包上了厚厚的“糖衣”, 送進了孩子的口中。 當“疼痛”來臨的時候, 你能一直為孩子準備好“止疼片”嗎?不,

Advertisiment
他們需要自己止痛, 自己療傷。 請相信他們吧, 自然賦予了他們足夠強盛的生命力!

2、先傾聽再出主意

孩子會經歷很多“危急時刻”, 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無憂無慮。 不僅要幫助孩子走過這段時刻, 而且幫助他消化理解害怕、生氣、失望、尷尬、傷心這些情緒, 對於父母來說很關鍵。 先是應該多傾聽孩子, 確定他的感受, 然後再充當軍師, 這樣孩子會學會在困境中和他人溝通, 更有自主性。

3、許個願

不用時刻都以孩子為中心, 但可以每週抽出孩子的一兩個願望來滿足, 別分心、別煩, 哪怕做一個已經讓你膩煩的小遊戲, 記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4、表揚一下愛人

哪怕你的愛人今天無所事事, 讓你一個人瞎忙, 表揚一下他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當給個糖衣炮彈),

Advertisiment
至少可以讓他意識到他與孩子的父子關係。 做得好就更要再接再勵了(本條的他也適用於她)。

5、讓“我愛你”成為每一天的前奏和尾聲

我們總認為愛是應該有行動來表示的, 但是, 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怎樣去表達, 我們還是要常常虛實結合一下。

6、未雨綢繆安全措施

預先考慮好寶寶下一步會是什麼樣子, 為他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 比如孩子九個月大, 快能直立行走了, 就應該把棱棱角角包好, 注意細節, 千萬別讓孩子燙著, 電著等等。

7、逃離現場

如果孩子正在因為什麼人或事鬧個沒完, 從後面把他抱走, 太多的正面“接觸”有時只會讓局勢升級。

8、精挑細選寶寶玩具

別以為多多益善,

Advertisiment
恨不得把整個地球都塞給寶寶, 那樣只會過猶不及。 給孩子挑選玩具和兒童器材格, 要格外注意材料和功能, 多和其他用戶、專家交換意見, 及時準確地瞭解產品的性能, 觀察寶寶怎麼玩兒, 並給予適當的指導。

9、別急於懲罰

每個孩子心理都有一個杯子, 渴望被愛、關注、諒解和尊重盛滿。 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 大便乾燥帶來的挫折感, 批評

等都會讓這個杯子一下子變得空蕩蕩的。 如果孩子淘得有點過了, 先聽聽他的解釋, 用點時間觀察、考慮一下哪種反應或許有實際效果。 有時交流比批評懲罰有效得多, 而且它能讓你和孩子更接近。

10、給寶寶洗澡時不搞副業

你在給寶寶洗澡時, 不要去接電話, 除非有無線電話在旁邊, 也別去忙別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嬰兒極有可能在無人照看的情況下溺水。

11、浪漫絮語

將約會和獨處進行到底, 在孩子面前也不回避親密, 不要吝惜對你的另一半說“我愛你。 ”(在孩子面前甜蜜的私語只會讓他感到父母的美好與親密, 這就是愛的教育)。

12、和寶寶的睡眠同步

如果你保持原來的睡覺時間, 你可能就根本沒有時間睡覺, 因為寶寶可能在任何他清醒的時間需要你。 產後睡眠不好很容易導致情緒不好, 甚至導致產後抑鬱症, 照顧好你自己, 寶寶才能保住自己的“鐵飯碗”, 轉一句流行的詞兒, 那叫“雙贏”。

13、視而不見

一週一次, 對寶寶的搗亂視而不見, 不用馬上收拾殘局, 放鬆一下, 告訴自己不需要總是當什麼至尊媽媽、無敵爸爸。

14、別為孩子挑食緊張

Advertisiment

孩子不會讓自己餓死的, 最好多給孩子的飲食來些花樣, 少食多餐, 再就是要多吃蔬菜。

15、先行動、後商量

當孩子惹禍時, 先果斷採取行動, 以後再“心平氣和”地交流此事, 因為在氣憤當中很難公允, 容易有狡辯。

16、檢查寶寶的車座

如果寶寶的車座安裝不良, 常常會造成傷害, 每一次把孩子放到車座上時, 你都要檢查一下車座是否安裝正確、穩固。

17、備用藥品

你可能在家裡有小藥箱, 但是你也要考慮在公司、車上或者行囊中也備好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18、朝花夕拾

每個月都花上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來製作一個相冊, 整理一下小紀念品, 把家庭的美好歲月濃縮、珍存。

19、滋潤寶寶的肌膚

隨時隨地都備一瓶潤膚露, 不時給寶寶滋潤肌膚, 按摩一下,別忘了,自己也可以借點光。

20、親密昵稱

給寶寶起個小名,可以表達寶寶的一個特點,昵稱可以反映你和孩子之間的獨特聯繫。昵稱多的孩子也是獲得寵愛多的孩子。

21、別讓你的愛有條件

你愛孩子,因為他是你生命中的“一塊寶”,而不是因為他是什麼“鋼琴神童”或是“數學天才”。別讓你愛

的表達和分數、成績聯繫在一起,這樣會讓孩子戴上勢利的眼鏡去面對愛與關懷。千萬不要吝惜你的愛,應該讓孩子體會到,你的愛在任何情況下都和他在一起。

22、讀所有食品的標籤

對孩子吃的東西一定要瞭解清楚,尤其當孩子有食物過敏史時,把關注食品成份和保質期形成習慣。

23、父母要協調一致

慈母嚴父沒有問題,但是兩個人一定要在重要教育問題上保持一致。如果在對於孩子教育的某個環節中存在分歧,務必要交流、讀書、諮詢,直到達成共識。

24、冒冒傻氣

蹦蹦跳跳、笑笑鬧鬧,讓自己和孩子一樣放肆一下,你們的心將貼得更近。

25、讓自己成為寶寶最喜愛的大玩具

與其不斷地給孩子買新鮮玩具,不如自己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他。你這個玩具又安全,又不含危險材料、可移動、發聲,可進行互動遊戲,還暖和和的,又柔軟又安全,而且還可以練習“口語”。

26、將家庭儀式定期化

要麼一周、要麼一個月一次,全家人在一起大聲朗讀一本書,一起到某個地方散步、去爬山、游泳或者野餐。當一個家庭活動定期化後,它會成為孩子和大人記憶中的珍寶。

27、把暴力傾向扼殺在萌芽裡

不要讓孩子打你或者踢你,哪怕你瞭解他生氣了或者有挫折感了,你也要立刻阻止他(當然不能以暴制暴),並告訴他:“你不可以打爸爸媽媽。”

28、教孩子簡單的兒歌或詩詞

有節奏和音律的文字是很好的啟蒙材料,對孩子以後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潛移默化的幫助。

29、別讓寶寶在你懷裡入睡

寶寶困了,打著哈欠,這時候把他放到小床上,讓他自己學會安靜入睡。

30、承認錯誤

對孩子說出:“對不起,我把事情弄糟了”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但是這是人和人交往的一部分,承認自己的錯,也諒解別人的錯(即使是寶寶)。

31、自我監督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老師,你意識到了嗎?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可能正在某個角落默默觀察你,並把你作為模仿的對象噢!(是否有一種被時刻監控的感覺呢?沒辦法,既然選擇為人父母,那你便給自己宣判了最甜蜜的無期徒刑。)

32、相信你的直覺

如果有些人給你孩子提出建議,對方讓你不信任,效果也不見得好,你的直覺極有可能是對的,不用擔心傷感情,別怕直白帶來的尷尬,孩子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

33、避免惡性循環

如果孩子做了件錯事,你說了100遍也不管用,那麼就別再給他第101次警告,不妨想一個辦法,使他改正得更容易些,更有趣味些,比如他總是把衣服亂扔在地上,那麼就釘一個合適的他的身高的衣鉤,並且做好榜樣,好奇的他一定不會讓你再一次失望。

34、允許孩子探險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磕磕碰碰,或是把東西翻得亂七八糟,但這是孩子的學習捷徑,我想每一個父母都不會剝奪他們寶寶“自學”的機會。

35、叫醒孩子

叫醒孩子有時比等他自己起床要好。早晨叫他,中午他或許會比較容易睡個午覺;下午叫醒他,晚上他可以睡得更好。

36、禁止孩子說壞話

怨恨、嫉妒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慢慢養成的,別在孩子的面前說別人的壞話,尤其避免理由不充分的厭惡。要幫孩子學會發現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尋找共性,尊重他人的特長,學會體諒別人,而不是挑剔他人。

37、一起做菜

讓孩子一同決定買什麼和做什麼菜,可以的話,讓他給大廚打打下手,孩子的胃口說不定會更好,他對自己的勞動果實當然會備感珍惜噢!

38、轉移注意力來制止淘氣

孩子淘氣的時候,不一定每一次都要義正詞嚴,試試可以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忘記搗亂。比如說:孩子把盤子裡的菜亂攪,弄得哪兒都是,這時你若遞給他一杯奶,或許比批評更有效。

39、讓孩子理解人們各有所好

寶寶可能特別喜歡某個東西,比如說甜食,而你喜歡青菜。把這種差別明確地告訴孩子特別重要,這樣孩子就能慢慢理解:蘿蔔茄子各有所好,深刻瞭解這一點將受益無窮。

40、分享你的美好

無論是你喜愛的歌,最喜歡的詩,最愛吃的一道菜,童年最難忘的一些片斷,哪怕是你的什麼癖好,都可以拿來和孩子分享。

41、鼓勵建立友情,而不是嘩眾取寵

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這一不可能,二沒必要。鼓勵孩子廣交朋友,慎交朋友,不要試圖過多插手他的交往,不過倒是可以多聽聽他對小朋友們的評價,以此來瞭解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的情況。

42、樂觀面對一切

你的樂觀對孩子建立自信至關重要,苛刻的父母常常會帶出愛“討好”的孩子,漢語那麼豐富,能用褒義詞就多用點,貶義詞用多了反而會使臉上皺紋“加密”。比如,,與其說“我的孩子好動”還不如說“我的孩子精力旺盛”。

43、別讓兒童發育資料干擾你

愛因斯坦五歲才會說話,他可不是笨蛋噢!孩子的發育有不同的節奏,別太急。時機一到,孩子一定會給你信號:我要開始爬了,走路了,認字了。

44、不吝惜也不濫用誇獎

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內部獎勵機制”,真正做得好時,就得有點鼓勵。可以把你的誇獎改變一下,別說:“我的寶寶真棒,媽媽給點獎勵!”而是說:“做得好!可以獎勵一下自己。”

45、讓孩子自己做作業

家庭作業是孩子的,不是你的,如果你總是插手,他就會形成依賴,什麼難題都想求助於人。

46、偏向而不偏袒
如果你對情況瞭解不夠,不要當“魔鬼代言人”或者“正義使者”,孩子不需要像法官一樣公正而毫釐不差的爸爸媽媽。比如孩子說:“我們的老師太壞了!今天她當著小朋友的面笑話我。”你如果不瞭解來龍去脈,不要說:“你肯定搗亂老師才批評你。”孩子同樣需要理解,請不要由於你的無心而傷了孩子的心。

47、別盲從權威意見

別去把什麼莫札特胎教、兒童心理專家、兒童教育大全奉為權威認證,專家其實都不認識你的寶寶。保持自己的風格,哪怕它有時有些笨拙。但是只要你瞭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也就足夠了。

48、誠實可貴

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謊,永遠不要忽視孩子的模仿能力——比如不要為了免去應酬,當著孩子的面謊稱另一半不在家,自己需要照顧孩子,而這時候他正摟著孩子在玩呢。

49、安頓好孩子的睡眠環境

在寶寶三個月大時,你就應該把他放到你打算在他一歲以後讓他睡覺的地方,否則,以後想改變他的睡眠環境就比較難了。如果你不打算一直和孩子睡在一張大床上,就在這時候去把他轉移到他自己的床上去吧,讓他知道那才是他的“地盤”。

50、偶爾打破常規

在晚飯後來個霜淇淋大餐,全家舉行抑臥起坐比賽等等(創意無限),反正偶爾做一兩件讓自己都吃驚的事,給寶寶個驚喜,不是很好嗎?

按摩一下,別忘了,自己也可以借點光。

20、親密昵稱

給寶寶起個小名,可以表達寶寶的一個特點,昵稱可以反映你和孩子之間的獨特聯繫。昵稱多的孩子也是獲得寵愛多的孩子。

21、別讓你的愛有條件

你愛孩子,因為他是你生命中的“一塊寶”,而不是因為他是什麼“鋼琴神童”或是“數學天才”。別讓你愛

的表達和分數、成績聯繫在一起,這樣會讓孩子戴上勢利的眼鏡去面對愛與關懷。千萬不要吝惜你的愛,應該讓孩子體會到,你的愛在任何情況下都和他在一起。

22、讀所有食品的標籤

對孩子吃的東西一定要瞭解清楚,尤其當孩子有食物過敏史時,把關注食品成份和保質期形成習慣。

23、父母要協調一致

慈母嚴父沒有問題,但是兩個人一定要在重要教育問題上保持一致。如果在對於孩子教育的某個環節中存在分歧,務必要交流、讀書、諮詢,直到達成共識。

24、冒冒傻氣

蹦蹦跳跳、笑笑鬧鬧,讓自己和孩子一樣放肆一下,你們的心將貼得更近。

25、讓自己成為寶寶最喜愛的大玩具

與其不斷地給孩子買新鮮玩具,不如自己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他。你這個玩具又安全,又不含危險材料、可移動、發聲,可進行互動遊戲,還暖和和的,又柔軟又安全,而且還可以練習“口語”。

26、將家庭儀式定期化

要麼一周、要麼一個月一次,全家人在一起大聲朗讀一本書,一起到某個地方散步、去爬山、游泳或者野餐。當一個家庭活動定期化後,它會成為孩子和大人記憶中的珍寶。

27、把暴力傾向扼殺在萌芽裡

不要讓孩子打你或者踢你,哪怕你瞭解他生氣了或者有挫折感了,你也要立刻阻止他(當然不能以暴制暴),並告訴他:“你不可以打爸爸媽媽。”

28、教孩子簡單的兒歌或詩詞

有節奏和音律的文字是很好的啟蒙材料,對孩子以後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潛移默化的幫助。

29、別讓寶寶在你懷裡入睡

寶寶困了,打著哈欠,這時候把他放到小床上,讓他自己學會安靜入睡。

30、承認錯誤

對孩子說出:“對不起,我把事情弄糟了”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但是這是人和人交往的一部分,承認自己的錯,也諒解別人的錯(即使是寶寶)。

31、自我監督

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老師,你意識到了嗎?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可能正在某個角落默默觀察你,並把你作為模仿的對象噢!(是否有一種被時刻監控的感覺呢?沒辦法,既然選擇為人父母,那你便給自己宣判了最甜蜜的無期徒刑。)

32、相信你的直覺

如果有些人給你孩子提出建議,對方讓你不信任,效果也不見得好,你的直覺極有可能是對的,不用擔心傷感情,別怕直白帶來的尷尬,孩子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

33、避免惡性循環

如果孩子做了件錯事,你說了100遍也不管用,那麼就別再給他第101次警告,不妨想一個辦法,使他改正得更容易些,更有趣味些,比如他總是把衣服亂扔在地上,那麼就釘一個合適的他的身高的衣鉤,並且做好榜樣,好奇的他一定不會讓你再一次失望。

34、允許孩子探險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磕磕碰碰,或是把東西翻得亂七八糟,但這是孩子的學習捷徑,我想每一個父母都不會剝奪他們寶寶“自學”的機會。

35、叫醒孩子

叫醒孩子有時比等他自己起床要好。早晨叫他,中午他或許會比較容易睡個午覺;下午叫醒他,晚上他可以睡得更好。

36、禁止孩子說壞話

怨恨、嫉妒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慢慢養成的,別在孩子的面前說別人的壞話,尤其避免理由不充分的厭惡。要幫孩子學會發現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尋找共性,尊重他人的特長,學會體諒別人,而不是挑剔他人。

37、一起做菜

讓孩子一同決定買什麼和做什麼菜,可以的話,讓他給大廚打打下手,孩子的胃口說不定會更好,他對自己的勞動果實當然會備感珍惜噢!

38、轉移注意力來制止淘氣

孩子淘氣的時候,不一定每一次都要義正詞嚴,試試可以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忘記搗亂。比如說:孩子把盤子裡的菜亂攪,弄得哪兒都是,這時你若遞給他一杯奶,或許比批評更有效。

39、讓孩子理解人們各有所好

寶寶可能特別喜歡某個東西,比如說甜食,而你喜歡青菜。把這種差別明確地告訴孩子特別重要,這樣孩子就能慢慢理解:蘿蔔茄子各有所好,深刻瞭解這一點將受益無窮。

40、分享你的美好

無論是你喜愛的歌,最喜歡的詩,最愛吃的一道菜,童年最難忘的一些片斷,哪怕是你的什麼癖好,都可以拿來和孩子分享。

41、鼓勵建立友情,而不是嘩眾取寵

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這一不可能,二沒必要。鼓勵孩子廣交朋友,慎交朋友,不要試圖過多插手他的交往,不過倒是可以多聽聽他對小朋友們的評價,以此來瞭解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的情況。

42、樂觀面對一切

你的樂觀對孩子建立自信至關重要,苛刻的父母常常會帶出愛“討好”的孩子,漢語那麼豐富,能用褒義詞就多用點,貶義詞用多了反而會使臉上皺紋“加密”。比如,,與其說“我的孩子好動”還不如說“我的孩子精力旺盛”。

43、別讓兒童發育資料干擾你

愛因斯坦五歲才會說話,他可不是笨蛋噢!孩子的發育有不同的節奏,別太急。時機一到,孩子一定會給你信號:我要開始爬了,走路了,認字了。

44、不吝惜也不濫用誇獎

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內部獎勵機制”,真正做得好時,就得有點鼓勵。可以把你的誇獎改變一下,別說:“我的寶寶真棒,媽媽給點獎勵!”而是說:“做得好!可以獎勵一下自己。”

45、讓孩子自己做作業

家庭作業是孩子的,不是你的,如果你總是插手,他就會形成依賴,什麼難題都想求助於人。

46、偏向而不偏袒
如果你對情況瞭解不夠,不要當“魔鬼代言人”或者“正義使者”,孩子不需要像法官一樣公正而毫釐不差的爸爸媽媽。比如孩子說:“我們的老師太壞了!今天她當著小朋友的面笑話我。”你如果不瞭解來龍去脈,不要說:“你肯定搗亂老師才批評你。”孩子同樣需要理解,請不要由於你的無心而傷了孩子的心。

47、別盲從權威意見

別去把什麼莫札特胎教、兒童心理專家、兒童教育大全奉為權威認證,專家其實都不認識你的寶寶。保持自己的風格,哪怕它有時有些笨拙。但是只要你瞭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也就足夠了。

48、誠實可貴

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謊,永遠不要忽視孩子的模仿能力——比如不要為了免去應酬,當著孩子的面謊稱另一半不在家,自己需要照顧孩子,而這時候他正摟著孩子在玩呢。

49、安頓好孩子的睡眠環境

在寶寶三個月大時,你就應該把他放到你打算在他一歲以後讓他睡覺的地方,否則,以後想改變他的睡眠環境就比較難了。如果你不打算一直和孩子睡在一張大床上,就在這時候去把他轉移到他自己的床上去吧,讓他知道那才是他的“地盤”。

50、偶爾打破常規

在晚飯後來個霜淇淋大餐,全家舉行抑臥起坐比賽等等(創意無限),反正偶爾做一兩件讓自己都吃驚的事,給寶寶個驚喜,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