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激發孩子想像力,比你想像的要簡單

想像力被譽為智慧的翅膀。 對於孩子來說, 生活可以是具象的, 如爸爸、媽媽, 還有自己的小床、玩具等等;但生活並非一定這麼枯燥, 小床可以是宮殿, 爸爸可以是國王……這就是想像出來的生活。

想像力發展階段和特


想像力並不是一出生就有的, 而且寶寶的想像力發展表現出一定的年齡特點。 根據想像力發展的特徵, 可以將學齡前兒童的想像力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寶寶想像力發展的階段

1歲半-2歲記憶的遷移2-3歲想想沒有目的, 內容貧乏3-4歲內容零碎, 沒有主題4-5歲出現有意想像5-6歲內容有情節, 符合邏輯

詳情如下:

Advertisiment
11.5~2歲想像開始萌芽

寶寶的想像開始萌芽, 但基本上還只是在完全重複曾經感知過的情景, 可以說是記憶材料的簡單遷移。

比如, 丁丁在圖畫書上看過沙漠的圖片, 過了幾天後, 爸爸領他出去玩, 在道路邊有一堆沙子, 丁丁看見後指著沙堆說:“沙漠, 沙漠。 ”

22~3歲想像活動沒有目的

寶寶的想像活動完全沒有目的, 過程進行緩慢, 內容簡單貧乏, 且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感知動作與成人的語言提示。

比如, 莎莎玩了一下午的積木, 一聲不吭, 只是默默地插好、拆掉、再插, 毫無意義。 媽媽來到莎莎身旁, 指著她剛插好的積木問:“這是什麼?”莎莎回答不出來, 這時媽媽幫助她把插好的積木轉了一個方向, 莎莎突然頓悟似地脫口而出“小汽車”。

Advertisiment

33~4歲受具體形象影響

寶寶的想像力迅速發展, 但內容零碎, 缺乏前後一貫的主題, 容易受一時所感知到形象的直接影響, 並不追求想像的成果。

比如, 琪琪和小夥伴一起玩遊戲, 琪琪剛說:“我要扮演老師。 ”結果, 她卻拿起玩具針筒給布娃娃打針;這時, 琪琪看到晨晨手裡拿著米老鼠的面具, 突然又說:“我是米老鼠”。

44~5歲開始出現有意想像

寶寶的想像開始出現了有意成分, 基本上能有計劃地展開想像, 但想像的過程中難免出現跳躍和離題, 且內容上仍然缺乏組織。

比如, 在幼稚園上繪畫課時, 4歲半的斌斌打算畫“放風箏”, 他畫好一個小朋友, 接著卻畫起了小白兔和小火車, 但很快他又繼續開始畫風箏, 而他為了讓小朋友能夠同時放四個風箏,

Advertisiment
一股腦兒給小朋友畫了四隻手。

55~6歲開始符合客觀邏輯

寶寶想像活動的有意性相當明顯, 內容開始富有情節性, 新穎性程度增加, 並力求符合客觀邏輯。

比如, 茜茜在玩拼圖, 她先拼了一隻船, 因缺少船上的桅杆而拆掉;接著她想拼一朵花, 拼完後又發現花缺了一片葉子;最後, 她拼好一隻小鳥, 這才滿意, 而且, 她還開始為這只小鳥編起小故事:“小鳥要飛到幸福島采仙草給奶奶治病”。

我們不難發現, 寶寶的想像力在學齡前的確經歷了一些質的轉變, 這是寶寶想像力發生並迅速發展的階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 各年齡階段寶寶想像力的發展並沒有截然劃分的界限, 在同一個寶寶身上會出現不同發展水準的交叉現象,

Advertisiment
不同寶寶之間更有明顯的個體差異。

影響想像力的因素

想像力作為一種高級的認知過程, 它的發生和發展需要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礎, 並受到其他基本認知能力水準的制約, 是一種綜合複雜的心理過程。 因此, 父母在有針對性地培養兒童想像力的同時, 也不能忽視寶寶其他能力的發展。

1、大腦皮質的成熟程度

想像的生理基礎是大腦皮質上已經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繫進行新的結合, 也就是舊的暫時神經聯繫經過重新配合構成新的聯繫。

2歲前兒童的腦發育仍然很不成熟, 尚不能形成大量的神經聯繫, 這使暫時聯繫的重新組合受到限制。

2歲左右大腦神經系統的發展趨於成熟, 兒童在頭腦中有可能儲存較多的資訊材料,

Advertisiment
其排列組合的可能性也就更多。

2、語言能力的發展

巴甫洛夫所說的第二信號系統的出現, 是兒童想像發生的重要因素。 詞具有概括性, 詞和它所代表的具體事物之間有著廣泛的聯繫。 想像正是借助於詞的這種概括性聯繫, 對各種具體事物在大腦皮質所留下的痕跡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 進行加工改組、重新配合。

1歲半至2歲兒童出現想像的萌芽, 主要是通過動作和語言表現出來的。 當寶寶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像活動時, 就更加客觀地證明了想像的出現。

3、認知水準的限制

兒童在觀察事物的時候, 常常只能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點, 而且往往是非本質特點, 對於事物的其他特點, 卻沒有意識到。這是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有限,寶寶記憶中所保持的形象比較貧乏,對事物的特徵掌握不完全,因而在想像過程中反映的也只能是一些突出的非本質的特徵。

比如“人頭”只是兩隻大眼睛,“人身”只是兩個大紐扣。同時,由於寶寶思維的概括性不足,尚不能恰當地把握本質特徵。思維的相對性差,片面性大,容易走極端。在想像中往往也是過分的誇大,大的東西大極了,小的東西小極了。

4、情緒狀態的影響

兒童把想像與現實混淆,是常見的現象。但是,事實證明,兒童並不是完全不顧現實而沉溺于脫離現實的幻想,並不是完全分不清想像與真實的區別,只是受到情緒狀態對想像的影響。

比如,寶寶喜歡把自己喜歡的人畫得大大的,把不喜歡的人畫得很小,而且把他放在角落裡。

培養想像力的策略

對每一個孩子來說,想像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潛能。兒童的想像力甚至比成年人更加豐富,更加新奇,但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父母的發現、欣賞與呵護。

幼兒時期,是培養想像力的關鍵時期和敏感時期,如果教育得法其效果將立竿見影,出色的想像力會在孩子今後的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相反,若父母沒有及時重視孩子想像力的發展,缺乏正確的鼓勵和引導,這種天生的寶貴資源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

1歲半~2歲

當寶寶到了18個月的時候,他的創造能力更容易被看到,因為現在寶寶的語言和認知能力都有了發展,他可以用語言來解釋自己的行為。

當然,這個時候寶寶的語言能力還相當有限。所以很多小寶寶會找到更多有創意的辦法,讓你知道他想要什麼。例如,寶寶可能會伸出舌頭,像小狗一樣發出“哈哈”的聲音,讓你知道他口渴了。

1、鼓勵寶寶自然創造

這個階段,我們應該鼓勵寶寶自然地進行創造。注意不要過於著急。要是寶寶還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做的事情,不要著急教他怎麼做,多給他一點時間。寶寶越是自己成功地弄明白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他就越有能獨立解決將要到來的問題的自信。他還會有信心拿出更富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更敢於面對未來的挑戰。

2、不要給寶寶過多限制

不要給寶寶過多限制。如果你只讓寶寶玩玩具,就會限制寶寶的能力發展,限制他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他的創造力也受到了限制。寶寶剛開始學習爬的時候,可能會失敗,因為他已經習慣了躺著。但隨著練習的增加,他會很快學會爬,而且爬會讓他對世界有更多的瞭解和發現。

3、保持簡單

保持簡單。不要給寶寶購買過多、過複雜的高科技玩具。根據研究,簡單的玩具,如小球和積木,與那些最新的電子玩具相比,能更好地激發寶寶的創造力。

2歲以後

2歲多的寶寶開始越來越強烈地希望展現自己的風格。比如,當你給寶寶放一些歡快的音樂,他可能會自創一些幼稚、可愛的舞蹈動作。

到了寶寶3歲的時候,他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身體靈活性大大提高。他給你畫的畫,雖然看起來還是抽象的塗鴉,但已經開始具有象徵意義了。例如,他能夠畫出全家的畫像,並能畫出每一個細節:媽媽的頭髮、爸爸的腳、小狗的皮毛。這也是寶寶的想像力快速發展的時候,他開始和娃娃交談,對著假想的朋友講故事,幻想出衣櫥裡藏著一個妖怪。

鼓勵和促進這個年齡的寶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嘗試以下方法:

1、讓寶寶隨心所欲的玩耍

如果寶寶不是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段學習一些東西,不要擔心。專家認為,讓寶寶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玩耍是促進創新精神的最好辦法。通過自由地玩耍,寶寶能夠發揮想像力,嘗試他正在探索的世界裡所有不同的東西。所以,大膽地給寶寶自由的時間吧,就讓寶寶在家裡的地板上自由自在地玩上半個小時。對於寶寶來說,永遠沒有哪段時間是真正的閒置時間。

2、提供多種多樣的創造材料

給寶寶提供大量的工具,讓寶寶體會創造的樂趣。原材料很重要,如果只給寶寶一本塗顏色的書,讓他按照規定的線條塗色就太死板了。最好提供各種工具——蠟筆、橡皮泥、圖畫紙、螢光筆等。這樣一來,寶寶可以利用這些創作材料隨意創造獨一無二的作品。

3、限制電子玩具

限制電子玩具。很多電子玩具看似可以和寶寶互動,給寶寶一些具體的回應,如寶寶按動某個按鈕時,玩具就會回答“你答對了”。但整個過程寶寶不需要想像和創造。儘管電子玩具的聲音會讓寶寶很興奮,但卻不利於他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卻沒有意識到。這是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有限,寶寶記憶中所保持的形象比較貧乏,對事物的特徵掌握不完全,因而在想像過程中反映的也只能是一些突出的非本質的特徵。

比如“人頭”只是兩隻大眼睛,“人身”只是兩個大紐扣。同時,由於寶寶思維的概括性不足,尚不能恰當地把握本質特徵。思維的相對性差,片面性大,容易走極端。在想像中往往也是過分的誇大,大的東西大極了,小的東西小極了。

4、情緒狀態的影響

兒童把想像與現實混淆,是常見的現象。但是,事實證明,兒童並不是完全不顧現實而沉溺于脫離現實的幻想,並不是完全分不清想像與真實的區別,只是受到情緒狀態對想像的影響。

比如,寶寶喜歡把自己喜歡的人畫得大大的,把不喜歡的人畫得很小,而且把他放在角落裡。

培養想像力的策略

對每一個孩子來說,想像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潛能。兒童的想像力甚至比成年人更加豐富,更加新奇,但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父母的發現、欣賞與呵護。

幼兒時期,是培養想像力的關鍵時期和敏感時期,如果教育得法其效果將立竿見影,出色的想像力會在孩子今後的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相反,若父母沒有及時重視孩子想像力的發展,缺乏正確的鼓勵和引導,這種天生的寶貴資源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

1歲半~2歲

當寶寶到了18個月的時候,他的創造能力更容易被看到,因為現在寶寶的語言和認知能力都有了發展,他可以用語言來解釋自己的行為。

當然,這個時候寶寶的語言能力還相當有限。所以很多小寶寶會找到更多有創意的辦法,讓你知道他想要什麼。例如,寶寶可能會伸出舌頭,像小狗一樣發出“哈哈”的聲音,讓你知道他口渴了。

1、鼓勵寶寶自然創造

這個階段,我們應該鼓勵寶寶自然地進行創造。注意不要過於著急。要是寶寶還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做的事情,不要著急教他怎麼做,多給他一點時間。寶寶越是自己成功地弄明白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他就越有能獨立解決將要到來的問題的自信。他還會有信心拿出更富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更敢於面對未來的挑戰。

2、不要給寶寶過多限制

不要給寶寶過多限制。如果你只讓寶寶玩玩具,就會限制寶寶的能力發展,限制他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他的創造力也受到了限制。寶寶剛開始學習爬的時候,可能會失敗,因為他已經習慣了躺著。但隨著練習的增加,他會很快學會爬,而且爬會讓他對世界有更多的瞭解和發現。

3、保持簡單

保持簡單。不要給寶寶購買過多、過複雜的高科技玩具。根據研究,簡單的玩具,如小球和積木,與那些最新的電子玩具相比,能更好地激發寶寶的創造力。

2歲以後

2歲多的寶寶開始越來越強烈地希望展現自己的風格。比如,當你給寶寶放一些歡快的音樂,他可能會自創一些幼稚、可愛的舞蹈動作。

到了寶寶3歲的時候,他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身體靈活性大大提高。他給你畫的畫,雖然看起來還是抽象的塗鴉,但已經開始具有象徵意義了。例如,他能夠畫出全家的畫像,並能畫出每一個細節:媽媽的頭髮、爸爸的腳、小狗的皮毛。這也是寶寶的想像力快速發展的時候,他開始和娃娃交談,對著假想的朋友講故事,幻想出衣櫥裡藏著一個妖怪。

鼓勵和促進這個年齡的寶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嘗試以下方法:

1、讓寶寶隨心所欲的玩耍

如果寶寶不是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段學習一些東西,不要擔心。專家認為,讓寶寶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玩耍是促進創新精神的最好辦法。通過自由地玩耍,寶寶能夠發揮想像力,嘗試他正在探索的世界裡所有不同的東西。所以,大膽地給寶寶自由的時間吧,就讓寶寶在家裡的地板上自由自在地玩上半個小時。對於寶寶來說,永遠沒有哪段時間是真正的閒置時間。

2、提供多種多樣的創造材料

給寶寶提供大量的工具,讓寶寶體會創造的樂趣。原材料很重要,如果只給寶寶一本塗顏色的書,讓他按照規定的線條塗色就太死板了。最好提供各種工具——蠟筆、橡皮泥、圖畫紙、螢光筆等。這樣一來,寶寶可以利用這些創作材料隨意創造獨一無二的作品。

3、限制電子玩具

限制電子玩具。很多電子玩具看似可以和寶寶互動,給寶寶一些具體的回應,如寶寶按動某個按鈕時,玩具就會回答“你答對了”。但整個過程寶寶不需要想像和創造。儘管電子玩具的聲音會讓寶寶很興奮,但卻不利於他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