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潤物細無聲地培養三歲孩子的責任心

【主動收玩具】自從明明開始會爬之時, 爸爸媽媽就刻意地帶著小朋友一起收拾玩具, 其實最初之時, 並不是指望明明可以將玩具物歸原處或收拾整齊, 目的就是培養小朋友的責任心, 自己玩完的玩具, 一定要自己收回去, 爸爸媽媽只是幫忙。 說小了, 是一個好習慣的培養;說得大一點, 是一份責任心的培養。 每天中午和晚上兩次收拾玩具, 都是明明在負責, 也可以說, 主動收拾玩具這個好習慣, 自小朋友兩歲之時就建立並堅持下來了。

【養活一盆花】很長時間以來, 明明一直要求, “媽媽買一盆花吧, 我要每天給花澆水”,

Advertisiment
媽媽之所以一直沒同意, 原因很簡單, 自己是典型的植物殺手, 這花只要經媽媽手, 肯定生命長不了。 但經不住明明的軟纏硬磨, 媽媽想, 那就買盆便宜的吧, 萬一殞命手中, 咱也不心疼, 而且呢, 花這麼不到五美金, 為明明買了一份鍛煉責任心的機會, 也為嘗不可?事實證明, 明明還是比媽媽強的, 不但每天早晨出門前記得澆水, 而且這盆花至今已經兩個月了, 還開得非常茂盛。

【為豆苗澆水】看到明明左手邊的這棵小豆苗了嗎?是小朋友在幼稚園裡由一棵種子精心照顧起來的, 每天澆一定量的水, 而且還要放在窗臺上享受日光浴, 豆苗長出來了, 老師便請小朋友們帶回家繼續努力。 有了【養活一盆花】的經歷,

Advertisiment
媽媽知道明明一定會精心照顧這棵豆苗的, 果然不錯, 又有新苗出來的同時, 這棵豆苗也在不斷地爬高, 完全是出於明明每天早晨的澆水和放到廚房窗臺上。

【碗盤送水池】自從明明可以夠著水池高度之時起, 媽媽就教明明每次用餐完畢, 一定要把自己的碗盤等餐具送到水池裡去。 剛開始的時候還需要爸爸或媽媽提醒一下, 而自從三歲開始, 每天吃完飯, 不用說, 椅子往桌子下面一推, 然後端著盤子就走向水池。 收一個碗、放一個盤子, 其實都是芝麻小事, 但也正是通過這些點滴小事, 讓明明多了一份責任感。 而且爸爸媽媽很明確的一點則是, 明明將自己的碗盤送入水池, 是應該做的, 是一份責任;而將其他人的餐具送水池,

Advertisiment
則是一種幫忙, 畢竟, 為明明灌輸的思想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共同做家務】明明第一次做家務是在20個月之時, 隨後爸爸媽媽便不斷地帶著小朋友做著力所能及之事, 小到餐後將【碗盤送水池】, 大到做簡單的飯菜, 做為家庭的一員, 再小的小朋友, 也是有一份責任的。 剛開始的做家務, 完全是一種玩樂和新鮮的感覺, 而如今三歲半的明明, 主動請纓幫媽媽做晚飯, 則是一種責任心的體現。 媽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幾天前的一件有事:

晚上從幼稚園接明明回家, 天氣非常之熱, 而且爸爸又加班不回家吃飯, 媽媽邊開車邊發了句牢騷, “這麼熱, 爸爸又不回來吃, 真不想做飯”;哪想坐在後座的明明接道, “媽媽, 那這樣吧, 回家你陪弟弟休息,

Advertisiment
我來做飯”;媽媽遂問, “你會做什麼呢”?小朋友自告奮勇地說, “我會做芝麻餅”。 媽媽一想, 是啊, 之前教過明明一次的, 於是便說, “那行吧, 那咱們晚上就簡單地吃, 你給我們攤芝麻餅吧”!到家後, 先在書房裡寫完作業, 然後便有了下圖中的一幕, 攤了三張, 說是媽媽、弟弟和自己一人一張。 怎麼樣, 還象那麼回事吧?

【收拾衛生間】自從明明如廁訓練成功後, 很多的事情, 媽媽都是放手請小朋友自己去做。 小便完了, 一定要洗手, 洗完手後要把水池邊緣擦乾淨, 然後再將小凳子放回原處。 看似繁瑣的一道程式, 剛開始的時候, 明明不是不願意按部就班地完成, 就是會出現無意中的丟三落四, 媽媽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教導一番,

Advertisiment
現在這些細節小事, 明明也做得井井有條;而且很多時候, 明明會自己說, “媽媽, 我已經把衛生間收拾好了”。 其實, 怎麼說呢, 這些小事媽媽本可以代勞, 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嘮叨, 但…這些生活細節之處, 正是培養小朋友責任心的大好時機。

媽媽最後語:有的媽媽也許會覺得, 責任心的培養, 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其實並不然, 育兒先育己, 只要媽媽們自己是個富有責任心的人, 相信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的力量, 孩子從媽媽的一舉一動、一行一為中也是在不斷學習和進步的, 此時媽媽們所需要的, 只是一個贊許的眼神和一些鼓勵的話語, 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水到渠成地就建立和培養起來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