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測一測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談到早教, 十個人會有十種不同的理解與做法, 一百個人一百種, 一千個人一千種對早教這個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導致了家長們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看待並實施早教。

基於對早教的理解不同, 家長們分化為無為派、有為派、彷徨派、糾結派、順勢而為派五種類型。

無為派

一部分家長崇尚“愛與自由”, 將“愛與自由”理解得過於廣義, 認為任何形式的教化都會妨礙孩子的自我發展, 影響其自主意識的形成, 妨礙其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 於是, 這部分家長偏執地抵制“早教”——鄙視早教班, 鄙視教孩子任何知識與技能,

Advertisiment
甚至個別的家長在孩子提出問題時, 連給孩子一個正確答案都糾結萬分, 生怕因此妨礙孩子通過感知去瞭解世界, 導致孩子思維定式, 喪失自主思考的機會。 為了呵護孩子的自主探索行為(如當孩子玩玩具, 或者做他喜歡做的事情時), 個別家長連跟孩子正常的交流都一律擱置, 生怕因此打擾了孩子, 影響了孩子自主探索, 妨礙了他的正常發展。 當然, 一些該有的社會規則也被這部分家長給“自由化”了, 以致孩子在家在外都沒有規矩, 影響到他人也毫不在意。 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上了幼稚園、小學之後過分自由主義, 完全沒有眼力見兒,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很難適應環境。 連適應環境都成問題, 可想而知,
Advertisiment
孩子將面臨多少壓力, 又怎麼可能將心思轉向學習呢?

有為派

一部分家長接觸了杜曼、七田真等理論, 加上對應試教育心存恐懼, 對孩子期望值又比較高, 他們因此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拼命開發孩子的腦力, 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部分家長因為過於功利, 往往帶給孩子很多壓力。 在重壓下, 雖然孩子學到很多東西, 但是最可貴的某些潛能卻被抑制了。 當然, 孩子的學習熱情也可能在重壓下被泯滅。 導致這樣的結局, 不是杜曼、七田真的錯, 是我們理解偏頗, 用錯力所致。

彷徨派

這部分家長對早教沒有特別明確的想法, 容易被某些流行的說法所左右。 他們往往今天道聼塗説某些做法對孩子有益, 立刻實施, 明天獲知這些做法有問題,

Advertisiment
又立刻放棄, 轉而去相信另一些做法。

糾結派

這類家長一樣沒有特別明確的想法, 常常迷失在各種理論中, 不知所措, 糾結萬分。 教, 擔心不能給孩子自主成長的機會, 不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甚至妨礙孩子發展;不教, 看到大家都在教, 又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順勢而為派

這部分家長內心安定, 不糾結, 有主見, 樂於獲取新知, 但不盲從, 不會輕易被某些理論所迷惑。 他們尊重孩子, 理解孩子, 崇尚個性化教育, 又懂得針對孩子發展的需求順勢而為, 該放手時放手, 該給力時給力, 該約束也給予適度的約束, 既不揠苗助長, 又不無所作為。 這五種類型的家長各有所長, 也各有所短。 我個人, 更傾向於第五種。

Advertisiment
我更願意相信, 生命有它必然的走向, 它的每個階段都可以很美好、很出彩。 我們不需要那麼急切、那麼焦慮、那麼糾結, 更無須恐懼。 相反, 我們可以淡定, 在淡定的前提下有所作為, 讓早教脫離單一的“早早地教”, 成為真正滋養孩子、協助孩子成長的養分。

育兒經驗談

成長, 是一種本能。 養育孩子, 也是一種本能。 別過分迷信某些理論、某些研究成果, 跟隨孩子順勢而為, 我們自可以安住當下, 給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教育, 是一個以生命啟發生命, 在搖擺中把握平衡的過程;教育, 無有定法, 法法相通;好的教育、一定是個性化的、是鮮活的、是與當下緊密關聯的。 好的教育, 需要以細水長流般的方式去滲透;好的教育, 使孩子獲得滋養,

Advertisiment
後勁十足, 而不是讓我們看到眼前曇花一現的成效;好的教育, 以孩子為本, 而不是以父母的期望為本;好的教育, 兼顧當下, 更著眼于未來。

教育, 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 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內容, 針對不同的孩子, 會有不同的收穫, 也會帶來不同的影響。 不同的教育方式各有所長, 也註定各有所短, 很難以好壞簡單予以評判。

在早教這件事上, 我們可能會因錯信某些觀念, 或過於偏執於某些觀念而走偏。 要走向更好, 我們需要先厘清某些觀念, 去改變我們錯誤的做法, 説明孩子更好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