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明節到來,如何與孩子交流死亡話題

正值清明節, 家人帶著著孩子一起去祭拜祖先, 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懷念。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很容易提及“死亡”的話題, 作為父母, 我們如何解釋才能既讓孩子理解“死亡”, 又不給他心裡留下陰影呢?

面對“ 死亡 ”的話題, 誰都不願意提及, 但我們應該選擇與孩子一起談論。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死亡”有不同的理解:

0-4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死亡”沒有概念, 也很難明白死亡的概念。 這個階段, 你可以用比喻擬人的方法解釋“死亡”, 比如可以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比喻死亡, 玩具壞了, 沒法恢復了, 就是死亡了。

4-7歲:這時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認知能力,

Advertisiment
這時我們要做的“生命教育”, 就是告訴孩子, 死亡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並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意識, 這是非常重要的。

7-13歲: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性, 和成年人一樣有悲傷的情緒。 這時, 你就不要拐彎抹角, 用比喻舉例混過去。 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 用科學的角度, 讓他們以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 可以帶他們去自然博物館, 科技館, 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長大、老去、死亡, 平靜地告訴他們, 他們就不會害怕, 反而會欣然接受。 不過, 你要記住, 和孩子們表達“死亡”的言論時, 千萬不要去嚇孩子, 不要讓他們對死亡產生過度恐懼感。

如何與孩子交流死亡話題, 以下是以結合情境尋找一些最適宜的方法。

Advertisiment

1、從親人離世事件

對孩子來說, 親人離世打擊非常大, 一方面, 自己親近的人突然走了, 他會感到孤單、無助;另一方面, 看到大人傷心痛苦, 他自己內心的恐懼感會加深。 大人在發洩自己情緒之後要儘量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讓他感覺到, 雖然一個親人去世了, 但對他的愛並沒有減少, 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這時候, 他也願意將內心的感受講出來。

2、拿寵物當媒介

不少孩子家裡有寵物, 寵物的壽命短, 極易成為小孩接觸死亡的第一次經歷, 父母不妨善用機會進行生命教育。 寵物死去經常激起孩子對死亡的疑問, 狗狗去了哪裡?天堂是什麼?我可不可以一起去?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 如果孩子被鼓勵發問與死亡有關的問題,

Advertisiment
並容許表達情緒, 且經常被關愛, 那麼在遭遇親人過世時, 孩子較能從容面對。

3、說個家族故事

引導孩子認識死亡是自然的生命現象, 可從共同分享家族故事起頭。

清明節掃墓是很好的契機, 家族的人員團聚在一起, 聊聊過去的事情。 也可以找出老照片翻閱, 跟孩子說說父母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記憶中已逝的爺爺奶奶, 他們從哪來?做什麼?生了幾個小孩?他們那時喜歡玩什麼?吃什麼?最開心或難過的事是什麼?也可以陪孩子把這些故事畫下來, 在畫圖說故事中, 逐漸瞭解生與死。

4、從大自然知生死

這是方式讓孩子體悟四季轉換, 比如看葉子從新生到茂盛到飄零到腐爛的過程, 大自然會用無聲的語言來講述生命的故事。

Advertisiment
這不僅有助於孩子感受這個過程, 接受這個過程是無法抗拒的, 而且還教會了他們理解希望就像一顆種子, 生生不息, 死亡並不是終點。

5、在故事中談生死

生死學大師庫伯勒·羅斯在《關於兒童與死亡》的書裡提到, 透過繪畫、遊戲過程, 有助於兒童理解或面對死亡。 通過親子共讀, 引導孩子談論生死大事不失為一個良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