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明出遊後 寶寶防拉肚子的策略

清明節, 許多父母都會帶上寶寶回老家拜祭祖先。 放假三天在外, 寶寶不但飲食規律打亂了, 而且寶寶出外不注意就容易感冒或者接觸到其他病毒, 還有一些新爸爸媽媽第一次帶寶寶出遠門, 飲食準備方面經驗不足, 這樣寶寶節後很容易出現春季腹瀉症狀。 如何預防寶寶節後腹瀉呢?現在我們一同來瞭解。

寶寶春季為什麼會拉肚子?

1、患感冒

專家說, 寶寶腹瀉可能是因為感冒了。 在寶寶患感冒時常伴有腹瀉症狀, 因此, 只要從根本上把造成腹瀉的罪魁禍首--感冒治好, 腹瀉也就自然而然地痊癒了。

Advertisiment
如果擔心寶寶會出現脫水症狀, 應適當給予口服補液。

2、餵養不當

如果爸爸媽媽給新生兒餵食的奶粉過濃、奶粉不適合、奶粉中加糖、奶液過涼、或過早添加米糊等澱粉類食物, 都容易導致新生兒積食, 從而引起寶寶腹瀉。 這時候寶寶主要表現為腹瀉, 大便含泡沫, 帶有酸味或腐爛味, 有時混有消化不良的顆粒物及黏液。 常伴有嘔吐、哭鬧。 專家提醒糾正不科學的餵養方法。 若症狀不能改善, 應到醫院接受治療。

3、生理性稀便

在給寶寶腹瀉下定義以前, 首先應考慮寶寶是否真正得了“腹瀉”。 由於正常新生兒的腸道功能尚未健全, 不同餵養方式的寶寶大便性狀也存在明顯區別, 因此, 當寶寶出現大便次數多及稀便等“腹瀉”表現時,

Advertisiment
可能還無法斷定寶寶得了“腹瀉”。 如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每天大便可多達7-8次, 甚至10-12次, 大便通常較稀薄, 如果寶寶精神好, 吃奶好, 體重增長正常, 就不必擔心。 當然, 對於人工餵養的寶寶, 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 或大便中出現像鼻涕狀的黏液, 或含大量的水分, 應及時找專家檢查治療。

4、病毒或細菌感染

專家指出, 因病毒或細菌感染而造成的腹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腸道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是秋冬季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 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 約占秋冬季節小兒腹瀉的70%-80%, 所以人們常把它稱作秋季腹瀉。 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最多, 尤其是6個月-7歲的嬰兒。 傳染性很強, 能在家庭、幼托及兒科病房流行。 發病時伴有嘔吐發熱,

Advertisiment
若不及時處理可出現脫水症狀, 因此要格外注意。

5、對奶粉過敏

專家稱, 100名嬰兒中有2-7名會對奶粉蛋白質過敏, 這種症狀多出現幹2-3個月的嬰兒。 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的新生兒更容易產生對奶粉蛋白質的過敏症狀。 一般嬰兒發生奶粉過敏的話在使用牛奶或奶粉餵養後有難治性、非感染性腹瀉超過兩周, 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絲, 伴隨皮膚濕疹、蕁麻疹、氣喘等症狀。 這種情況要根據醫生的處方給新生兒餵食特殊的奶粉。

專家:該怎麼預防寶寶拉肚子呢?

如果寶寶拉肚子, 儘量多飲用“口服補液鹽”以補充糖鹽和水分, 完全沒有必要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 飲食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不必刻意限制飲食。 還可以口服腸道黏膜保護劑,

Advertisiment
止瀉藥物, 同時還可以口服乳酸菌活性劑和雙歧桿菌製劑等, 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抑制引起腸道疾病的病原菌, 保護腸道。

預防寶寶拉肚子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

2、合理餵養, 添加輔食應逐步進行。

3、提倡母乳餵養, 避免夏季斷奶。

4、加強食品衛生與水源管理。

5、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食前便後洗手, 做好食品、食具消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