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議如何教會學生關愛他人

當下, 獨生子女越來越多, 他們在家庭中盡情享受著“被愛”帶來的幸福感, 過著“小皇帝”般的生活。 他們在家中說一不二, 特立獨行, 自私、任性、嬌氣、蠻橫、固執、受挫力差, 不懂得謙虛、寬容, 不懂得為他人著想, 不會關愛他人。 這不僅是孩子性格上的一種缺陷, 更是家庭對子女在道德品質教育上的一種忽略和缺失。 學校是實施教育的主陣地, 我認為在教育教學中教會學生關愛他人是不可或缺的, 這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作為班主任, 在實際教學中應如何對低年級學生展開關愛他人的教育呢?

Advertisiment
讓學生瞭解關愛、認識關愛

小學是對孩子進行關愛他人教育的關鍵時期, 因為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 認知事物的能力在逐漸增強。 孩子這時的可塑性非常大, 他們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教育。 在教學中, 我結合實際通過大量的圖片給予學生視覺衝擊, 鍛煉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 如小學生給老人讓座, 和父母親是怎樣坐一張椅子, 小朋友之間是如何互相幫助的等等。 通過觀看這樣的圖片、視頻, 引導學生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關愛, 可以怎樣去關愛他人。

其次, 利用淺顯易懂的兒歌或童謠, 讓學生讀唱, 瞭解如何關愛他人。 如“關愛是父母在疲憊時, 你遞去的一杯溫水;關愛是上學路上,

Advertisiment
家人對你的一聲叮嚀……”另外, 我還組織學生閱讀了《小學生學會關愛他人的100個故事》, 讓學生在讀故事中成長, 淨化心靈, 美化品德。

再者, 讓學生談談自己在家裡、學校的一些關愛他人的行為, 並且說說自己今後會怎麼做?對學生的所做所述, 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 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對人待事的態度, 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通過這樣的看、聽、讀、說, 讓學生懂得關愛是一種品德, 是一種境界, 也是一種態度。

在生活中體驗關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 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即說的好不如做的好。

Advertisiment
要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進行自我教育, 吸收內化, 形成自身的良好品德。

為此, 我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每天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我今天幫助了誰?二是我今天得到了誰的幫助?問題一拋出, 孩子們小手林立, 爭先恐後地搶著說。 有人說:“我今天借了一支鉛筆給同學, 他忘帶了”;有人說:“我今天把我最喜歡的一本圖書借給同學看了”……學生們懂得了去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懂得了去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 在關愛與被關愛中一起學習, 一起成長, 體會到了關愛他人不僅能讓別人快樂, 更能給自己帶來快樂。

其次, 我還利用各種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關愛”教育實踐體驗活動, 如親手製作母親節賀卡或為母親倒杯水,

Advertisiment
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重陽節走進敬老院, 照顧孤寡老人, 懂得尊老愛幼等等。 學生在這樣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 不僅鍛煉了自身能力, 更懂得了感恩, 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感染, 使學生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為學生搭建平臺暢談關愛

當下, 多數家庭的子女為獨生子女, 父母對他們的物質需求有求必應。 但卻缺少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 自私、任性, 自我表現欲強。 同時, 新課程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樂於表達的習慣, 能結合活動, 讓學生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於是, 我利用孩子表現欲強的心理, 抓住每個孩子的閃光點, 創建了“班級廣播台”, 定期展示學生的“關愛”實踐體驗收穫。

Advertisiment
“關愛”實踐主題由教師確定, 學生分成四個大組, 先在組內交流, 然後推薦代表在班級交流。 並在班級開闢小組“風采展示欄”, 讓每個學生的實踐體驗成果都能得到展示, 肯定每個學生取得的進步。 在這樣的思維碰撞中, 情感交流中, 不僅讓學生情感得到了宣洩, 能力得到了展示, 同時獲得了自我認同, 心理需求也得到了滿足。 這也帶動了那些消極被動參與活動學生的積極性。

利用這樣的平臺, 使學生的行為得到了正確的引導, 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 懂得了關愛是一種美德。 學生之間的相處更加融洽, 學會了互相幫助, 學會了分享, 懂得了寬容, 班級裡到處充滿著關愛, 其樂融融。

家校聯動, 立足生本, 為“關愛”護航

父母是兒女第一任教師, 更是終身的教師。家庭是人的第一課堂,也是終身的學堂。如果家庭不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不教會孩子如何去關愛他人,學校的教育也只會顯得蒼白無力,因為這樣勢必造成孩子的雙重性格表現,家裡一個樣,學校一個樣,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弊無利。所以,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我建立了家校聯動、雙管齊下機制,與家長建立共同教育目標,保持密切溝通,共同關注孩子的內在品質發展,促使學生認識到學會關愛他人是生活、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用手機將孩子在家庭、學校關愛他人的精彩瞬間記錄下來,用電子照片的形式傳送給我。同時要求家長將照片洗印出來,在每週的班會課上請學生自己親手將照片張貼在班級的“風采牆”上,並談談自己當時的想法。有人說:“母親工作一天太累了,所以我給母親倒了一杯水”;有人說:“我已經二年級了,我應該學會洗碗,為母親減輕負擔”……從孩子的隻言片語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他們的成長——懂得了為他人考慮,能夠給予他人力所能及的關愛。

我還為每個學生建立了“關愛”成長檔案,將學生一學期來成長的點點滴滴整理成電子圖片檔案。學期結束時,在班級做集中展示,帶領學生回憶過往的點滴,目睹自己的成長經歷,將關愛的種子深深地植入學生幼小的心靈裡。對於條件寬裕的家庭,我建議家長將孩子的電子圖片成長檔案列印成冊,作為對孩子的鼓勵和鞭策。

關愛是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學會關愛他人,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把關愛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把關愛放到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成為我們思想道德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真心關愛他人,用自己的誠心溫暖社會,用自己的奉獻美化環境,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更是終身的教師。家庭是人的第一課堂,也是終身的學堂。如果家庭不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不教會孩子如何去關愛他人,學校的教育也只會顯得蒼白無力,因為這樣勢必造成孩子的雙重性格表現,家裡一個樣,學校一個樣,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弊無利。所以,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我建立了家校聯動、雙管齊下機制,與家長建立共同教育目標,保持密切溝通,共同關注孩子的內在品質發展,促使學生認識到學會關愛他人是生活、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用手機將孩子在家庭、學校關愛他人的精彩瞬間記錄下來,用電子照片的形式傳送給我。同時要求家長將照片洗印出來,在每週的班會課上請學生自己親手將照片張貼在班級的“風采牆”上,並談談自己當時的想法。有人說:“母親工作一天太累了,所以我給母親倒了一杯水”;有人說:“我已經二年級了,我應該學會洗碗,為母親減輕負擔”……從孩子的隻言片語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他們的成長——懂得了為他人考慮,能夠給予他人力所能及的關愛。

我還為每個學生建立了“關愛”成長檔案,將學生一學期來成長的點點滴滴整理成電子圖片檔案。學期結束時,在班級做集中展示,帶領學生回憶過往的點滴,目睹自己的成長經歷,將關愛的種子深深地植入學生幼小的心靈裡。對於條件寬裕的家庭,我建議家長將孩子的電子圖片成長檔案列印成冊,作為對孩子的鼓勵和鞭策。

關愛是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學會關愛他人,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把關愛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把關愛放到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成為我們思想道德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真心關愛他人,用自己的誠心溫暖社會,用自己的奉獻美化環境,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如何教會寶寶自己系鞋帶呢?

    你好,你系鞋帶的時候,讓孩子看著,慢慢教就好了。如果孩子不想學就算了。想學的時候,多鼓勵孩子有耐心,多教幾次就可以了。就算教不會也沒有什麼關係。沒有哪個大人不會系鞋帶的。早晚的問題而已。 [詳細答案]

  • 3回答

    父母要如何教會孩子懂得講禮貌?

    “見面打招呼,臨別說再見,得到幫助說謝謝,做了不恰當的事說對不起……舉止得當,彬彬有禮。”誰都希望自己孩子有禮貌懂禮儀,可是,怎樣培養一個有禮貌懂禮儀的孩子呢- 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詳細答案]

  • 5回答

    四歲孩子如何教育

    教育孩子,應該把尊重與信任放在教育的第一位。當家長不分場合訓斥孩子,使其自尊心受挫,就會不聽話,逆反心理更重。但是對於一些禮節習慣,要及時發現問題並改正,要立即指出,要讓她自己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詳細答案]

  • 1回答

    你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打嗎?

    沒打過,我更喜歡跟寶寶講道理,雖然寶寶還很小,但是聽得懂。萬一孩子怎麼都不聽話怎麼辦?? [詳細答案]

  • 2回答

    如何教1歲的寶寶自己吃飯?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準備不易摔壞的塑膠小勺和小碗,先教孩子用勺子吃飯。不要害怕孩子會弄髒衣服或者飯菜灑到地上,可以給孩子穿上小圍裙,只要孩子能自己吃飽,就要給予鼓勵。練習次數多了,孩子自然就能吃得又快...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