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音樂教學的創新

江澤民同志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 音樂教學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聽覺、感受、聯想、想像、表現、創造等方面, 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根據我的理解, 音樂教學的創新是一種演變和漸進的過程, 可以從五個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態度

要培養學生創新態度, 教師首先必須先成為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人。 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包括創新思維、首創精神、成功欲、探索精神等。 教師要從學生喜愛的活動中尋找突破口, 不因循守舊,

Advertisiment
主動突破教材與習慣定勢的束縛, 引導學生的創造積極性, 促進創新態度的形成。

在教學過程中, 學生的種種創新性表現常常與錯誤、頑皮、任性、爭吵等相聯繫。 學生對問題的看法不一定十分準確, 但敢於想像和聯想, 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是好的, 也是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

假如不給予學生創新機會, 輕易代替、否定學生的意見, 不但剝奪了學生探索的樂趣, 讓他們產生失敗、內疚、挫折的情感體驗, 同時還會使學生懶于動腦, 疏於嘗試。 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 正確對待“良性爭吵”, 多給學生創造“爭吵”“討論” 的機會, 大膽探索、求真、求新。

二、找准創新的途徑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確定創新的內容很重要。 可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培養即興創編能力。

Advertisiment
如讓學生用各種聲音材料去模擬和表現自然界中的各種音響及對事物的切身感受;用聲音編創較為完整的帶有情節的聲音故事, 進而嘗試為所學的有關詩歌或故事進行簡易的配樂表演;讓學生口頭創編旋律或簡單的旋律接龍, 即興創編節奏;也可根據歌曲的內容、形式和情緒邊唱邊表演, 創編出有表現力的表演動作或新的表演形式;還可以嘗試創編歌詞或為不同情緒的歌、故事、美術作品等編配音樂;等等。

遊戲是兒童較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 兒童在玩中學, 在樂中學, 通過遊戲開發兒童的創造思維。 如模仿、模進、旋律接龍, 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 引發學生創新的動力。

三、優選創新的方法

Advertisiment

1.發現法

發現法是學生動用教師提供的按發現過程編制的教材或材料進行“再發現”, 以掌握知識並發展創造性思維與發現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 採用發現法, 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 教師提供各種音響材料如颳風、雷電、飛機起飛等音響, 混聲合唱曲, 打擊樂, 人講話聲, 水聲, 鋼琴、木琴等樂器組合聲等, 讓學生識別什麼是音樂, 什麼是非音樂。 讓學生去發現, 去探索, 並解決問題, 然後再從實踐到理論上去檢驗、證明, 這樣通過發現得出結論。

2.問題教學法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 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 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會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 教師要鼓勵、誘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 並可以解釋性地回答問題,

Advertisiment
讓學生通過“觀察一聽賞一提問一假設一推理一驗證” 等過程, 對問題反復地、持續地進行探究、實踐, 逐步養成善思、勤問、好學的良好習慣, 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 充分利用形象, 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 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音樂中, 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 往往需要借助情境, 如:創設圖畫再現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語言描繪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等。 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情感體驗和情境, 從而增強對教材的理解, 促使他們產生用音樂來表達的欲望, 同時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4.討論法

在教師指導下, 學生為解決教學中的某些問題,

Advertisiment
相互啟發, 討論辯論, 各抒己見的教學方法。 在音樂教學中, 討論法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有利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精神, 能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對歌曲演唱的處理分析、音樂欣賞作品的理解、形體動作的動作分析、旋律創作的研究、樂隊的簡單編配等, 都可以採用討論法。

四、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

創新性思維表現在不滿足用現有知識和社會常識去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而是從嶄新的創見來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培養想像能力

想像是思維活動中最有活力的一個方面,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離開想像不可能取得成效,想像有利於打破思維定勢,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用準確優美的動作示範,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想像或利用原型啟發,誘發思考,促進學生想像。如欣賞一首作品,讓學生自己想像、聯想,學生們會得出多種答案。

2.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以往的教育教學重視求同思維的培養,忽視求異思維的訓練,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及主動性的培養。教師的話絕對是正確的,歌譜寫錯了也那麼唱,音不准、節奏不對也不去辨別等。求異思維就是從常規思維的反面去思考問題,探索多種方法、答案,啟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的思維。

3.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所謂發散思維,是根據已有的資訊,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線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從多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發散思維具有多端性和靈活性兩大特點,在音樂教學中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激發學生大膽探索,引導多向思維。如讓學生先實踐後總結歸納,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再如通過設疑、提問等手段,也會獲得較好的效果。

五、構建創新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式。教學模式是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樑,某種教學模式是針對某個實際問題,為達到某種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最優教學操作範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選擇,要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本質出發。

創新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徵是:教學物件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目標是培養創新能力;教學過程是主動、生動活潑;教學法是啟發內因轉化;教學環境是和諧愉悅共振。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一個統一體,它們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滲透,相互轉化。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體會,希望同行們能在教學中創立更為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音樂實踐方式,體現培養創新能力的各種課型的音樂教學模式,為我們音樂教學的發展增光添彩。

離開想像不可能取得成效,想像有利於打破思維定勢,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用準確優美的動作示範,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想像或利用原型啟發,誘發思考,促進學生想像。如欣賞一首作品,讓學生自己想像、聯想,學生們會得出多種答案。

2.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以往的教育教學重視求同思維的培養,忽視求異思維的訓練,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及主動性的培養。教師的話絕對是正確的,歌譜寫錯了也那麼唱,音不准、節奏不對也不去辨別等。求異思維就是從常規思維的反面去思考問題,探索多種方法、答案,啟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的思維。

3.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所謂發散思維,是根據已有的資訊,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線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從多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發散思維具有多端性和靈活性兩大特點,在音樂教學中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激發學生大膽探索,引導多向思維。如讓學生先實踐後總結歸納,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再如通過設疑、提問等手段,也會獲得較好的效果。

五、構建創新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式。教學模式是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樑,某種教學模式是針對某個實際問題,為達到某種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最優教學操作範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選擇,要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本質出發。

創新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徵是:教學物件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目標是培養創新能力;教學過程是主動、生動活潑;教學法是啟發內因轉化;教學環境是和諧愉悅共振。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一個統一體,它們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滲透,相互轉化。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體會,希望同行們能在教學中創立更為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音樂實踐方式,體現培養創新能力的各種課型的音樂教學模式,為我們音樂教學的發展增光添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