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混合餵養寶寶大便顏色與形狀

1 泡沫樣大便

表現:大便稀, 大便中有大量泡沫, 帶有明顯酸味。

原因:偏食澱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 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 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 並帶有泡沫。

應對措施: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就能恢復正常。 未添加輔食前的嬰兒出現黃色泡沫便, 表明奶中糖量多了, 應適當減少糖量, 增加奶量。 已經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出現棕色泡沫便, 則是食物中澱粉類過多所致, 如米糊、乳兒糕等, 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 減少或停止這些食物即可。

2 奇臭難聞大便

表現:大便聞起來像臭雞蛋一樣。

Advertisiment

原因:偏食含蛋白質的食物過多時, 這些蛋白質可中和胃裡的胃酸, 這樣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 使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 再加上腸腔內細菌的分解代謝, 這些寶寶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難聞。

應對措施:這是提示寶寶蛋白質攝入過量, 或蛋白質消化不良。 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 進食是否過量, 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 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添加此類輔食, 等寶寶大便恢復正常後再逐步添加。 還可以給寶寶用點多種維生素製劑, 以幫助消化。

3 發亮大便

表現:糞便呈淡黃色, 液狀, 量多, 像油一樣發亮, 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可以滑動。

原因:進食脂肪過多時, 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

Advertisiment
使腸子的蠕動增加, 結果產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 有時大便發亮, 甚至可以在便盆內滑動。

應對措施:減少脂肪類食物的食用, 多吃蔬菜。

4 綠色大便

表現:糞便量少, 次數多, 呈綠色黏液狀。

原因:若大便呈綠色, 糞便量少, 黏液多, 屬饑餓性腹瀉。 此外, 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 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 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 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 並與空氣接觸之後, 就呈現為暗綠色。

應對措施: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 這種大便也稱“饑餓性大便” —你的寶寶沒吃飽, 這時只要給足營養, 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5 蛋花湯樣大便

表現:每天大便5~10次, 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

Advertisiment
一般無黏液。

原因:病毒性腸炎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現蛋花湯樣大便。

應對措施:多見於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兒。 如為母乳餵養則應繼續, 不必改變餵養方式, 也不必減少奶量及次數, 多能自然恢復正常。 如為混合或人工餵養, 需適當調整飲食結構。 可在奶粉裡多加一些水將奶配稀些, 還可適當喂些含糖鹽水, 也可適當減少每次的餵奶量而增加餵奶次數。 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 則應請醫生診治。

6 豆腐渣樣大便

表現:大便稀, 呈黃綠色且帶有黏液, 有時呈豆腐渣樣。

原因:常常見於黴菌引起的腸炎。

應對措施: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 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 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

Advertisiment
需到醫院就診。

7 水便分離

表現:糞便中水分增多, 呈湯樣, 水與糞便分離, 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

原因:多見於食物中毒和急性腸炎。

應對措施:這是病態的表現, 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 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 應該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並應注意寶寶用具的消毒。

8 灰白色大便

表現: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 一直沒有黃色, 但小便呈黃色。

原因: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 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 此外, 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 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 形成脂肪皂, 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 質硬, 並伴有臭味。

Advertisiment

應對措施:趕緊通知醫生, 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 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

9 柏油樣大便

表現:糞便 呈黑色, 且大便表面附有粘液而發亮, 類似柏油, 故稱柏油便。

原因:由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並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 因紅細胞破壞後, 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 故糞便呈黑色;又由於硫化亞鐵刺激腸粘膜分泌較多的黏液, 而使糞便黑而發亮, 故稱為柏油樣便, 多見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應對措施:凡是見到柏油樣便, 一要看有無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疾病的病史、症狀和體征;二要檢查便潛血、血色素、凝血四項;必要時再查胃或十二指腸鏡。 以明確是不是上消化道出血, 以及出血的部位、原因和嚴重程度,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10 鮮紅色血便

表現: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或者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等。

原因: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和直腸腫瘤等引起的出血。

應對措施: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變稀,含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應該考慮是不是因為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並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肛門。總之,血便不容忽視,以上狀況均需立即到醫院診治。

11 羊便

表現:寶寶大便乾燥呈顆粒狀。

原因:便秘與食物的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過多而糖類不足,使腸發酵相對減少影響發酵,使大便呈鹼性,乾燥導致便秘。食物(如奶粉)中含大量的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致糞便增多,容易便秘。

應對措施:如果是跟食物成分有關的便秘,則需要更換奶粉或者在添加輔食的時候多吃菜泥、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

12 其他

果醬樣大便:

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見於腸套疊;暗紅色果醬樣膿血便則見於阿米巴痢疾。

黏液膿性鮮血便:

常見於細菌性痢疾、空腸彎麴菌腸炎。

洗肉水樣血便:

並有特殊的腥臭味 見於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13 親親寶貝網溫馨提醒

剛開始混合餵養時,一定要慢慢來,至少要有兩周的過渡時間。這樣可以讓寶寶的消化系統有一個適應過程,以免發生便秘或腹瀉,同時,也可以被減少媽媽發生漲奶疼痛的幾率。

寶寶一旦適應了混合餵養,就能形成一個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排便規律,其便便特點也將逐步顯現。

以及出血的部位、原因和嚴重程度,為下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10 鮮紅色血便

表現: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或者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等。

原因: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於糞便表面或於排便後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和直腸腫瘤等引起的出血。

應對措施: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變稀,含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應該考慮是不是因為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並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肛門。總之,血便不容忽視,以上狀況均需立即到醫院診治。

11 羊便

表現:寶寶大便乾燥呈顆粒狀。

原因:便秘與食物的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過多而糖類不足,使腸發酵相對減少影響發酵,使大便呈鹼性,乾燥導致便秘。食物(如奶粉)中含大量的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致糞便增多,容易便秘。

應對措施:如果是跟食物成分有關的便秘,則需要更換奶粉或者在添加輔食的時候多吃菜泥、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

12 其他

果醬樣大便:

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見於腸套疊;暗紅色果醬樣膿血便則見於阿米巴痢疾。

黏液膿性鮮血便:

常見於細菌性痢疾、空腸彎麴菌腸炎。

洗肉水樣血便:

並有特殊的腥臭味 見於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13 親親寶貝網溫馨提醒

剛開始混合餵養時,一定要慢慢來,至少要有兩周的過渡時間。這樣可以讓寶寶的消化系統有一個適應過程,以免發生便秘或腹瀉,同時,也可以被減少媽媽發生漲奶疼痛的幾率。

寶寶一旦適應了混合餵養,就能形成一個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排便規律,其便便特點也將逐步顯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