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消滅小兒鵝口瘡,我來幫助你!

鵝口瘡是什麼?鵝口瘡又名雪口病, 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 多見於新生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兒。 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時乳☆禁☆頭不潔及污染的乳具感染。 有危險嗎?如何判斷?確診後如何處理?莫著急, 下文告訴你。


細菌感染性口腔炎常以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

哪些會引起小兒鵝口瘡

西醫學認為, 細菌感染性口腔炎常以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 這些細菌在急性☆禁☆感染、長期腹瀉等機體抵抗力低下狀況下, 若口腔不潔, 則致細菌大量繁殖,

Advertisiment
從而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損傷。

感染鵝口瘡有危險嗎

沒有。 感染鵝口瘡很少有不適症狀, 而且塗抹制黴菌素很容易治療。 但如果你的寶寶感染鵝口瘡後表現得非常煩躁不安, 可能會影響寶寶吃母乳或配方奶。 那你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看到寶寶餓了但因為感染鵝口瘡吃奶吃得很痛苦時, 做媽媽的心裡肯定會非常難過, 不過, 這通常只是暫時的。 照顧好你的寶寶, 多安慰他, 並按醫生的指導合理用藥, 幫助寶寶緩解不適, 寶寶很快就能恢復健康。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為鵝口瘡

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 患病的小兒主要以口舌粘膜上出現淡黃色或灰白色表淺、如豆大的小潰瘍, 局部灼熱疼痛為特徵。

Advertisiment
口瘡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 冬天食用蔬菜較少, 發病率就比較高。

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 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很難區別。 如果用棉簽能擦掉則為奶斑, 擦不掉則為鵝口瘡了。

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 隨著病情加重, 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 進食減少, 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 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 引起吞咽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黴菌性腸炎和黴菌性肺炎, 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寶寶得了鵝口瘡如何處理

1.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後, 再用棉簽蘸1%龍膽紫塗在口腔中, 每天l一2次。

2.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于10毫升冷開水中, 然後塗口腔,

Advertisiment
每天3—4次。 一般2—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或痊癒, 如仍未見好轉, 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這些肉眼看不見的黴菌主要來自產婦陰☆禁☆道、帶菌的醫護人員以及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

怎樣預防鵝口瘡

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 這些肉眼看不見的黴菌主要來自產婦陰☆禁☆道、帶菌的醫護人員以及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 寶寶的皮膚或口腔粘膜接觸到這些被黴菌污染過的東西後就會引起局部的感染。 所以剛做母親的產婦, 和嬰兒室醫護人員應該注意個人衛生, 母親餵奶前應該洗手並用溫水擦乾淨自己的乳☆禁☆頭, 醫護人員每次接觸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乾淨;每次用奶瓶前要經過沸水消毒。

Advertisiment
當發現寶寶的口腔裡長出白色絮狀物時, 有的老人喜歡用手或布擦洗口腔, 這樣做是徒勞的, 白斑過幾天又會重新長出來。 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許多黴菌存在, 到了一定時候又繁殖起來。

由於弱鹼環境不利於黴菌生長, 故可用2%-5%的蘇打水清洗口腔。 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藥冰硼散塗口腔均有療效。 最有效的方法是, 用每毫升含制黴菌素5~10萬單位的液體塗局部, 每天3次即可, 塗藥時不要吃奶或喝水, 最好在吃奶以後塗藥, 以免沖掉口腔中的藥物。 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要到醫生處諮詢。

寶寶鵝口瘡反復不愈怎麼辦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 多發於新生兒和嬰幼兒。 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膚、腸道、陰☆禁☆道寄生。

Advertisiment
由於孩子入口的東西不乾淨:乳具消毒不徹底、乳母的乳☆禁☆頭不乾淨、照顧孩子的人手不乾淨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 對於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兒或小嬰兒都容易引起鵝口瘡的產生。 尤其是孩子已經會吃手、吃身邊的一些物品, 很容易使得鵝口瘡反復感染發作。 鵝口瘡也見於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孩子, 也有的新生兒是經過產道分娩感染的。

患上鵝口瘡的寶寶, 口腔黏膜上會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 還有頰黏膜、上下唇內側、舌、牙齦、上齶等處, 有時可蔓延至咽部。 這種白膜不容易拭去, 剝落後局部黏膜會潮紅。 一般都沒有疼痛感, 寶寶也不流口水, 吃奶不受影響, 但是病變嚴重則可引起嗆奶、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因此,預防、治療應遵照以下原則:

1、所用一切物品必須嚴格消毒,護理者要注意個人衛生,操作要乾淨。哺乳者每次餵奶前,一定要用清水清洗乳☆禁☆頭,天天要換洗內衣。孩子必須勤洗手,杜絕可以引起反復感染的環節。

2、注意孩子的營養,對於長期腹瀉,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孩子做好預防工作。在疾病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減少抗生素和激素的應用,避免體內菌群失調,造成真菌滋生。

3、一旦患病,可以用制黴菌素溶液(10萬~20萬單位/毫升),塗口腔,每天3~4次,或遵照醫囑口服制黴菌素。可同時服用維生素B2及維生素C。鵝口瘡消失後繼續口服藥物2~3天,防止復發。

而如果寶寶還是反復生鵝口瘡,排除了以上所列衛生情況等外因後,就要考慮寶寶是否為免疫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異常的寶寶非常容易被病菌感染,反復生病,建議這位家長在做好了嬰兒常用品的消毒工作之外,儘快帶寶寶到醫院做一個相關檢查,查出病因,對症治療。

小編總結:家長要注意消毒和營養,按照醫囑給孩子用藥。如果病情惡化的話要儘早送去醫院查看。

但是病變嚴重則可引起嗆奶、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因此,預防、治療應遵照以下原則:

1、所用一切物品必須嚴格消毒,護理者要注意個人衛生,操作要乾淨。哺乳者每次餵奶前,一定要用清水清洗乳☆禁☆頭,天天要換洗內衣。孩子必須勤洗手,杜絕可以引起反復感染的環節。

2、注意孩子的營養,對於長期腹瀉,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孩子做好預防工作。在疾病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減少抗生素和激素的應用,避免體內菌群失調,造成真菌滋生。

3、一旦患病,可以用制黴菌素溶液(10萬~20萬單位/毫升),塗口腔,每天3~4次,或遵照醫囑口服制黴菌素。可同時服用維生素B2及維生素C。鵝口瘡消失後繼續口服藥物2~3天,防止復發。

而如果寶寶還是反復生鵝口瘡,排除了以上所列衛生情況等外因後,就要考慮寶寶是否為免疫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異常的寶寶非常容易被病菌感染,反復生病,建議這位家長在做好了嬰兒常用品的消毒工作之外,儘快帶寶寶到醫院做一個相關檢查,查出病因,對症治療。

小編總結:家長要注意消毒和營養,按照醫囑給孩子用藥。如果病情惡化的話要儘早送去醫院查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