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治療

流行性腮腺炎又名“痄腮”,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臨床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主要特徵。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以冬春季易於流行。 嬰幼兒少發病, 年長兒童可有併發症。 一般預後良好, 患病後可獲終生兔疫。
臨床表現:有接觸史, 發熱, 一側或雙側耳下部腫大, 咀嚼時疼痛, 頰內腮腺管口紅腫。 可併發腦膜炎、睾丸炎或卵巢炎、胰腺炎、腎炎及心肌炎等。
中醫認為本病因為少陽蘊熱, 複感濕毒之邪引起。 自發病前7 日至腮腺消腫5 天左右, 都有傳染性。 民間結稱“大頭瘟”、“蝦蟆瘟”。
(一)中醫辨證治療
1.溫毒在表型(輕型)主證:發熱或不發熱,

Advertisiment
腮腺部一側或兩側腫痛, 咀嚼不便。 可有頭痛、咽紅, 但精神如常。 舌質紅, 苔薄白或淡黃, 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 散結消腫。
方藥:銀翹散加減。
銀花10 克, 連翹10 克, 牛子8 克, 蘆根15 克, 桔梗8 克, 蒲公英10克, 板藍根10 克, 竹葉10 克, 薄荷6 克(後下), 甘草5 克, 馬勃6 克。
方解:銀花、連翹、竹葉清熱解毒, 薄荷、桔梗、牛子、甘草宣肺解表、祛風痰、利咽喉, 蘆根清熱生津, 加蒲公英、板藍根、馬勃清熱解毒, 散結消腫。
2.熱毒蘊結型(重型)。
主證:壯熱煩躁、頭痛、倦怠、口渴、嘔吐、納呆。 腮部漫腫脹痛, 拒按, 咀嚼困難, 咽紅腫痛, 甚則風火相煽而抽搐。 大便乾燥, 小便短赤, 舌紅絳, 苔黃, 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 軟堅散結。
方藥:普濟清毒飲加減。
黃芩10 克, 連翹10 克,
Advertisiment
蒲公英10 克, 玄參10 克, 牛子8 克, 板藍根10 克, 僵蠶5 克, 桔梗8 克, 夏枯草10 克, 薄荷6 克(後下), 馬勃6 克, 甘草5 克。 方解:黃芩、連翹清熱解毒;蒲公英、板藍根、僵蠶、馬勃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薄荷、牛子、桔便、甘草利咽喉;玄參、夏枯草軟堅散結。 單方:
(1)板藍根10~15 克, 煎水代茶, 每日6~8 次。
(2)銀花、板藍根、大青葉、鴨蹠草、夏枯草、蒲公英各10 克, 煎水服, 前四味有抗腮腺病毒的作用。
(3)青黛粉調白醋外敷局部, 或七葉一枝花磨水外敷局部。
(二)西醫冶療
臥床休息至腮腺消腫止, 流質或軟食, 忌酸性食物。 注意口腔清潔, 用硼砂水或溫開水漱口。
(三)併發症治療
天, 或腮腺腫大前。 為熱毒熾盛, 見頭痛嗜睡, 項強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等)。 用普濟消毒飲加大青葉10 克, 地丁10 克, 蒲公英10 克, 僵蠶7 克, 地龍7 克,
Advertisiment
紫雪丹(沖服)。
合併睾丸炎或卵巢炎:多見於青春期, 在腮腺腫之前、後及病程中發生。 睾丸炎可一側疼痛外, 伴寒顫、高熱, 嘔吐, 腹痛等。 由肝經鬱火所致, 可用上方加清肝膽火, 佐以理氣止痛之藥, 如龍膽草10 克, 荔枝核15 克, 柴胡8 克, 小茴6 克, 川楝子10 克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