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流感來襲改善流感的穴位按摩

中醫不建議用發汗劑, 更傷表氣

每年都會有流感高峰期, 只要疫情一增溫, 家長就特別緊張, 無論流感或新流感, 都可以藉由中醫調養達到預防效果。 早在四百年前就有醫家提出疫病的傳染途徑:「此氣之來, 無論老少強弱, 觸之即病。 」當時記錄的發病症狀, 開始時出現怕冷、寒顫, 不久後即發燒, 之後即出現只發熱而無憎寒的情形。 2∼3天后, 常見脈不浮不沉而數, 晝夜發熱, 傍晚更嚴重, 並出現頭痛、身痛的狀況, 和現在的新流感症狀很相似。 中醫古籍也提過「客邪貴乎早逐」觀念, 就是強調在初期感染時便要處理。

Advertisiment

加強服藥頻率

流感初期因有身熱發燒, 頭痛、咳嗽、咽喉痛等上焦症狀, 治療以清宣上焦之氣, 開提肺氣為主, 可選用銀翹散、桑杏湯等辛涼清宣之劑, 服用法則采「時時輕揚法」, 根據病情調整服藥次數及間隔時間, 目的在血液中保持固定的藥物濃度, 且藥物不可過煮, 以免藥味改變, 而無法直入上焦, 針對病症治療。 這些都是疾病初起用方, 實際用藥必須因個人的狀況與病程作加減。

此外, 治療時並不建議用發汗之劑, 因為溫病和傷寒不同, 中醫也有所謂的「溫病忌汗」觀點, 若只是用發汗之劑, 可能只是徒傷表氣, 體內的熱不會減。

改善流感的穴位按摩

穴位:足三裡穴

穴位尋找:膝蓋下四根橫指, 外開一指處。

適用功效:幫助調節身體的機能,

Advertisiment
增強抗病的能力。

小提醒:可用原子筆圓頭處揉壓30秒, 放鬆10秒的頻率, 一次可按摩10∼20分鐘, 每天按摩3∼5次。

足三裡穴歌

三裡膝眼下, 三寸兩筋間, 能除胸脅痛, 腹脹胃中寒, 腸鳴並泄瀉, 眼腫膝脛酸, 傷寒嬴瘦損, 氣蠱證諸般, 年過三旬後, 針灸眼光全。

【注】三裡, 足三裡穴也。 其穴在膝眼下三寸, 胻骨外廉, 大筋內宛宛中, 針五分, 留七呼, 灸三壯。 主治胸脅疼痛, 腹脹, 胃寒, 腸中雷鳴, 脾寒泄瀉, 眼目紅腫, 膝脛酸痛, 傷寒熱不已, 瘦弱虛損, 小腸氣痛, 與水氣, 蠱毒, 鬼系諸證, 悉宜針灸。 但小兒忌灸, 恐眼目不明, 惟三十以外方可灸之, 令眼目光明也。

中醫媽媽的小叮嚀

平時應注意飲食適量且均衡, 尤其早餐一定要吃, 不吃早餐, 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而得病;此外,

Advertisiment
也要維持良好運動習慣, 例如:氣功、瑜珈、騎腳踏車、慢跑都是不錯選擇;每天最好在晚上11點前就寢, 這時段是人體修復機能最旺盛的時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