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力的分配需後天培養

美國行為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新近合作從事的一項專題研究證實:兒童可以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2~3種事情上, 而成年人更可以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多至4~6種事情上, 即便是剛剛學步的1歲嬰兒, 也可在家長的教導下一邊聽從家長的指點, 一邊邁出蹣跚的步子。 這就意味著, 對一個頭腦和身體均正常的人來說, “一心”是完全可以“兩用”甚至“多用”的。

其實, 不少活動或工作本身就需要人同時注意好幾個方面, 特別是較複雜或較富創造性的活動或工作。 如飛機駕駛員在駕駛飛機的同時, 須留意地形、氣候的變化,

Advertisiment
並認真觀察各種儀錶, 此外還得隨時注意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又如鋼琴家在手指擊鍵時, 眼看著琴譜, 耳聽著琴音, 大腦則在分析、判斷音樂的節奏和輕重。 顯然, 一個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的人, 在從事這類活動或工作時, 就會手忙腳亂。 值得一提的是, 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集中”一樣, 也需要後天培養, 而嬰幼兒時代對其所做的有意識培養尤為關鍵。

美國專家建議, 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 應由淺入深地進行“一心兩用”的訓練。 如:l歲前後的嬰兒可學習一邊聽音樂一邊聽說話, 或一邊學步一邊聽歌;23周歲的幼兒可學習一邊唱歌一邊踏步, 或一邊唱歌一邊用雙手揮舞出歌曲的節奏等。

接受過“一心兩用”訓練的3周歲以上的孩子在這方面往往有上佳的表現。

Advertisiment
此外隨其智力和體力水準的提高, 訓練的內容可繼續擴大, 難度也可漸漸提高。 家長可根據其興趣愛好、表現能力和智力、體力的綜合水準因材施教, 讓他們有選擇地進而接受諸如邊聽音樂邊準確擊出倫巴、探戈等舞曲的複雜節奏, 邊講故事邊表演魔術, 邊看電視邊背誦詩歌, 邊背誦英語字母表邊以軀體動作做類比字形表演, 邊彈琴邊唱歌等難度較大的“一心兩用”的訓練。

研究還表明, 凡能輕鬆完成“一心兩用”訓練的孩子, 當反過來需要注意力集中時, 往往堅持的時間較長, 此外大腦反應較快, 身體各部位動作較協調, 記憶力較強也較富創造性。

不過, 在讓孩子學會“一心兩用”的同時,

Advertisiment
家長自己也必須明白:並非所有活動或工作都是可以同時進行或同時操作的, 條件是同時關注的兩件事之中至少有一件是孩子較熟悉又較簡單的, 換句話說即是不需要花費很大注意力的。 此外, 有些場合如“一心兩用”可能引發副作用, 那就不要勉強(如一邊用餐一邊講故事就不宜提倡, 因為分心可抑制孩子唾液的分泌從而影響正常消化)。 家長還須特別提醒那些經常坐不住的“多動”孩子:要是在聽課時看連環畫或做小動作, 那就“丟了西瓜得了芝麻”, 完全得不償失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