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腦癱的關鍵在于“早”

如果小兒曾存在過早產、低出生體重(不足2500克)以及出生時或新生兒時期有嚴重缺氧、驚厥等病史時, 應警惕小兒腦性癱瘓的可能。 這是一種先天性或圍產期發生的腦運動中樞傷殘綜合征, 對兒童健康危害極大, 也給家庭與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

小兒腦性癱瘓各個階段的具體表現:

新生兒期, 當孩子仰臥時, 雙下肢過度伸直, 而且兩上肢屈曲, 手握得很緊。 活動減少, 尤其兩手很少活動。 下肢不易分開雙腿, 換尿布困難。

3#8212;5個月, 孩子不能做雙手舉到眼前反復玩弄的動作。

7#8212;8個月:孩子仍不會坐。 強扶成坐位時,

Advertisiment
孩子的雙下肢呈屈曲狀, 膝關節處不能伸直;強扶成前傾體位后, 父母一松手, 孩子又向后傾倒。 扶小兒腋下使其成直立站位時, 孩子的髖及膝過度伸直, 甚至交叉成剪刀狀。

7#8212;8個月后:孩子不會爬, 或爬行時孩子只表現為上肢活動, 下肢沒有伸屈交替運動。

1歲以內:孩子用手不分左右, 只會一只手去拿東西。 面部經常會出現異樣表情。 出現節律性地吐舌動作。 吸奶時找不準奶頭的位置, 或出現吸吮吞咽困難。

父母如發現孩子出現上述體征表現之一, 應當立即帶孩子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切不可大意。 隨著醫學發展, 并經大量研究證明, 治療腦癱關鍵在于一個#8220;早#8221;字。 許多專家認為, 腦組織在一歲以內尚未發育成熟, 還處在迅速生長階段,

Advertisiment
而腦癱的腦損傷也處于初級階段, 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 所以這一時期的可塑性大, 代償恢復能力強, 在這一時期治療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