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慢性腹瀉貴在堅持

慢性腹瀉又稱久瀉, 可見於慢性腸炎、腸功能紊亂、腸神經官能症、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 中醫認為久瀉多為虛證, 輕腎脾胃虛, 重者腎陽亦虛。 另也有肝氣影響脾胃, 使脾胃功能失調所造成的。 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來辨證施治。

一、肝脾不和型:

腹瀉常因精神緊張, 情緒抑鬱, 發怒而發作或加重, 腹脹且痛, 脈弦。 治療用調和肝脾法。 處方:炒白術、炒白芍各10克, 防風、陳皮、木香、枳殼、柴胡各5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每天1劑。

二、脾胃虛弱型:

面色萎黃, 食少無力, 大便稀溏夾不消化食物, 苔白膩, 脈細無力。 以健脾助運法治療。

Advertisiment
處方:黨參、蒼術、白術、茯苓、山藥各10克, 陳皮5克, 水煎服, 每天1劑。 中成藥可選用:香砂六君丸、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丸、資生丸、啟脾丸等成藥中的一種。

三、腎陽虛弱型:

每天天亮前後腹痛腸鳴, 隨即腹瀉1—2次(又稱為五更瀉、雞鳴瀉), 瀉後痛減, 腰痠發冷, 舌淡苔白, 脈沉細。 治以溫補脾腎法。 湯劑可用:補骨脂10克, 五味子、肉豆蔻各5克, 吳萸2克, 黨參、白術各10克, 炮薑、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 每天1劑。 也可同時服用四神丸、附子理中丸。

針灸、推拿對各型久瀉均有較好療效。

對於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的久瀉, 可用錫類散保留灌腸, 詳見外治篇。

最後要強調的是:“治療久瀉, 貴在堅持”, 一般服藥在二個月以上才明顯奏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