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感冒一定要把病根除掉

感冒是小病, 所以我身邊的很多成年人經常採用“不治療”的方法, 基本上就是“扛著”, 用我一個朋友的話說就是“氣死醫生”。 也許這個方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醫生不會氣死, 少數人卻因此罹害:有的人感冒轉成了較重的下呼吸道疾病, 有的人感冒反復發作。

注意這個“反復發作”——如果每次發作症狀如出一轍, 即可認為是一個感染灶導致的, 因為沒有用藥, 所以感染沒有清除, 但在各種理化因素的刺激下, 再次表現為“感冒”。

我們的寶寶也最應該小心這種反復發作的情況。

我記得一次送寶寶上幼稚園, 見到一位同班的剛剛病癒的小朋友,

Advertisiment
看起來臉色仍然不好。 我觀察了一下, 孩子每幾分鐘就有一陣嗆咳, 而且聽起來還是有痰。 我悄悄問老師, 這個寶寶還沒好啊, 怎麼就來上學了?

老師說, 他媽媽說已經2天不發燒了啊, 好了, 已經不吃藥了, 但是就有點小尾巴……我想, 恐怕不是“小尾巴”這麼簡單吧。

果然, 之後又是很久沒有見到這個孩子。 聽老師說, 孩子“又”病了。

這個孩子的問題, 就是“復發”, 而不是“又”病了, 甚至可以說復發都不是, 根本就是沒痊癒!

我上大學時候的醫學教材對呼吸道疾病痊癒的判斷是非常審慎的, 甚至要求有傳染性、流行性的患兒, 需要3次菌培養陰性才能出院——這個用現在的醫療眼光看起來是很不現實的, 但是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痊癒判定標準的嚴格程度。

Advertisiment

我們認為, 至少不能用“不再發燒”來判斷一個“感冒”病程的結束, 更不能據此停止用藥——否則用通俗的話說, 就是“病根未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