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治理寶寶“退縮”五大對策

一般來講, 多數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處, 一起玩耍。 但也有些孩子明顯孤僻、膽小、退縮, 不愿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更不愿到陌生的環境中去, 寧愿一個人呆著。 這種現象稱為兒童退縮行為, 多發生在5-7歲的兒童身上。

正常的兒童, 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 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 出現少動、發呆、退縮等行為表現, 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 但是有退縮行為的兒童, 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 也很難適應新的環境, 如果不注意防治, 還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后的社交能力、職業選擇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

Advertisiment

兒童退縮行為的原因

一、先天適應能力差

這類兒童從小適應能力差, 對新環境感到特別拘謹, 不愿意接觸人。 一定要他們面對新環境, 適應過程會艱難而緩慢。

二、后天撫養教育不當

有的家長整天把孩子關在家中讓其獨自玩耍, 不愿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或對孩子過于溺愛, 過多照顧與遷就, 也會使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兒童退縮行為的表現

有退縮行為的兒童, 平時表現為孤獨、退縮、膽小、害怕。 他們從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 沉默寡言, 寧愿一個人在家中與布娃娃為伴;來了客人通常會趕快躲藏起來, 怕見外人;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 與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 還是能高高興興地談笑與玩耍, 并無任何精神異常的表現。

Advertisiment

這類兒童年齡較小時, 父母除發現他們性格比較安靜、不大愿意與小伙伴玩耍外, 常常不易發現其退縮行為;而入幼兒園或小學時, 退縮行為就會明顯暴露出來, 表現為緊張、害怕、拒絕上學;不過逐漸熟悉環境以后, 孩子退縮行為的癥狀又會逐漸減輕。

推薦文章:寶寶犯錯誤爸媽如何接招 如果寶寶變成粗話大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