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空給孩子傳達愛的感受嗎

忙碌的職業婦女下班一回到家, 得趕著張羅晚餐, 之後, 又得做家事及督促孩子做功課, 很想傳達愛的感受給孩子卻總覺得沒時間。

那麼, 何時才是拉近親子關係的好時機?

“時間點”的拿捏很重要,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一定要足夠多。

下班後, 在進門之前父母可以先想像一下家裡的樣子:孩子玩得一團糟、功課沒寫。 讓自己有些心理準備, 告訴自己不亂就不像家、不調皮就不像小孩, 孩子若什麼都會, 就不需要父母了, 借此放鬆心情。

若回家的時間還早, 先不管東西多淩亂, 也別急著做飯。 把孩子抱在腿上,

Advertisiment
或和他坐在一起, 聊聊學校發生的事, 問問他們內心的想法。 若回家的時間晚了, 孩子很餓, 記得“先滿足生理需求”, 解決饑餓問題後再抽空跟孩子說:“我們來抱抱吧”或“說說今天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

雙職工家庭夫妻回家都很晚, 夫妻可協商出一個人來多陪孩子。 回家後別管孩子的功課、成績, 先抱抱孩子, 陪他說說話, 小孩洗澡時也可以坐在旁邊陪他聊天, 或在睡覺前講故事給他聽。

不肯擁抱, 誇誇他也行

常被誇獎的孩子容易產生自信心、自尊心, 孩子自信、自尊, 成績也會更好

兩三歲的小朋友正處於尋求獨立自主的心理變化過程中, 不想被擁抱, 甚至會質問“為什麼要抱我”。 建議父母不要著急, 把手邊的事暫擱一邊,

Advertisiment
先滿足孩子的需求, 聽聽他想要的是什麼, 只要讓孩子知道你關心他、在意他即可。

愛的“抱抱”並不局限於有形的肢體接觸, 無形的情感接納與認同也有撫慰心靈的效果。 若孩子不習慣擁抱, 除了肢體接觸外, 具體的口頭誇獎也是一種擁抱, 譬如說:“這個字寫得很漂亮!”

“你很乖”這樣的應付式句子聽起來有些虛, 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裡, 不能給孩子足夠的滿足感。

任何事都可以誇獎, 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是對的, 教導他如何正向思考。 常被誇獎的孩子容易產生自信心、自尊心, 孩子自信、自尊, 成績也會更好。

可惜的是, 父母通常只對孩子那些符合自己評判標準的“事蹟”進行稱讚, 其實這是不恰當的。 要特別提醒父母的是,

Advertisiment
若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 回家就不宜再責駡他, 這樣只能讓孩子知道不可以這樣做, 但無法明辨是非。 正確的做法是引導他――“發生這件事你一定很難過, 你為什麼會感到難過呢?下次要怎麼做才不會碰到讓你這麼難過的事?”

親子相處, 時間太短不行

父母若願意在食物上多下點功夫, 讓孩子產生眷念, 孩子就越懷念父母的味道

成長不能速成, 與孩子的相處應以互動活動為主, 而且時間要足夠。

孩子要從父母身上學到為人處事的方式及如何照顧下一代, 若時間量太少根本談不上“品質”。 換句話說, 親子關係很難在短時間中提升, 如何增加相處時間, 只有為人父母者在生活上做些調整與取捨, 才是上上之策。

Advertisiment

當親子間相處時間太少, 無法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時, 借由肢體接觸能最快傳達愛的感受。 當然,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越多越好, 絕不能只為了擁抱而擁抱。

要創造親子互動的時間, 不妨一起倒垃圾、陪孩子上下學、散步, 早餐也是很好的相處時光。 如果早餐在家裡吃, 宜簡單豐富, 讓孩子也能幫忙準備, 然後一起出門, 陪小孩走路上學還能增加運動量, 一舉兩得。 當然, 父母若願意在食物上多下點功夫, 讓孩子產生眷念, 孩子就越懷念父母的味道!

綠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