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有不肯開口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媽媽

當媽的想要笑傲社區, 育兒三早得先拿下:要翻身早, 說話早, 走路早。 就算你很淡定, 專注於自家娃的發展, 不跟其他媽媽較勁, 但孩子一日不開口, 你懸著的一顆心始終放不下。

總結一句話, 想要孩子開口說, 喜歡說, 家長必須不厭其煩地引導。 可怎麼引導呢?今天再跟大家嘮嘮這個話題。

孩子開口遲, 你摸准他的語言開關了嗎?

希望孩子早點開口?從發音開始練!

孩子對父母的聲音很敏感, 能聽得出自己媽媽的聲音, 也會關注大人說話時的音調和聲音高低, 並進行模仿。 沒想到吧, 除了哭哭哭, 他也會用聲音大小和音調高低表達情感和觀點。

Advertisiment

稍大一些的孩子嘴裡總是嘟囔著什麼, 其實是在練習發音。 當他發出可以辨別的音節, 要對他重複一遍, 然後說些含有這個音的簡單詞語。 比如他恰好說了“ba”這個音, 就教他“爸爸”、“寶寶”、“抱抱”等等。

簡單有效的語言輸入, 能讓孩子更早開口, 發音也會更準確。

開口後, 教孩子說“有意義”的話

孩子一開口, 全家人都跑來圍觀了!小傢伙越來越高興, 發現語言魔力的他, 會顛來倒去把“爸爸”“媽媽”念上一天。 這時候, 家長要做的是教會他說有意義的話。 當他喊“爸爸”的時候, 媽媽絕對不要跑過去, 跟奶奶在一起的時候, 要指著人教他念“奶奶”。

用繪本強化語言學習。 找一些生動簡單的圖案教他辨認,

Advertisiment
這個過程中要多互動, 多問這是什麼。 孩子發音不清楚很正常, 你只要再重複一遍正確的, 鼓勵他再說再練習。

在日常生活中, 用簡單而明確的語言表達他熟悉的事物。 比如“這個藍色的碗真漂亮, 寶寶用它吃飯。 ”“今天太陽真舒服, 照在身上暖暖的。 ”句子看似複雜, 卻與生活體驗緊密結合, 對於增強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幫助。

理解力增強的寶寶, 離言之有物也就不遠啦~

用語言對話代替動作進行交流

等孩子一歲多, 你發現他好像什麼都聽得懂了, 理解能力簡直要上天!說吃飯, 他就分分鐘爬上自己的餐桌椅;說要出門, 他就不熊鬧了, 安安靜靜地站在門邊等穿鞋......雖然寶寶說的還是爪哇國的鳥語, 但是結合他的身體語言,

Advertisiment
你居然也讀得懂他在說什麼!

感慨孩子心思真好猜的媽媽別開心過頭, 想要孩子進步快, 還是得先收起你的善解人意, 學會裝傻充愣。

就算你知道他要喝水, 也要多用問句跟他交流:“寶寶是不是要喝水?”、“寶寶要什麼?”。 就這樣, 寶寶的回答也會從“是/不是”進步到“水、車車、看書”。 把水遞給他的時候, 再說一個整句——“寶寶想喝水。 ”

即使寶寶會的詞還很少, 也要引導他進入真正有意義的對話。 當寶寶發現了語言交流的便利性和準確性, 說話的熱情和進步會更大!

小結巴、小話嘮、愛說髒話, 語言發展關卡多

你以為孩子開口叫媽了就萬事大吉?不不不, 孩子說話這條路上還有數不清的大怪小怪, 時刻準備著給你來個不大不小的驚嚇

Advertisiment

語出驚人的臭小子

孩子剛學會說“喝”那時候, 在廁所沖水也說“喝”, 不明就裡的他爸當場石化。

“喝水”這麼簡單的詞也出錯, 是哪裡沒教到位呢?

孩子詞彙和經驗都不足, 說話時就會過分概括, 家裡養了一條狗, 他會以為所有四條腿的動物都是狗, 所有的閱讀資料都叫書, 這時候你就要教他區分了。 就算孩子指著鐘漢良海報叫爸爸, 你也要按捺住心中的小喜悅, 告訴寶寶, 雖然這個人跟爸爸一樣短頭髮, 穿西裝, 但他是叔叔, 不是你爸爸, 爸爸只有一個。

寶寶學語言是個過程, 需要時間反復體驗, 才能形成對事物的概念。

自言自語的小話嘮

孩子三歲時, 發音正常、粗通邏輯、詞彙爆炸, 自言自語起來簡直像個小話嘮!年糕玩小汽車的時候嘴裡經常念念有詞:“小汽車開得真快,

Advertisiment
嘟嘟~火車也很快!不過汽車有燈, 還可以隨便轉彎......”孩子不停地說話, 鍛煉的不僅是語言能力, 還有思維能力。 因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

其實孩子才是真正的傻白甜, 心裡想的不僅寫在臉上, 還要說出來:“蟲子好醜, 寶寶害怕。 ”“裙子真漂亮啊, 給我和媽媽都買一條。 ”

這段時間, 你要抓住機會幫他擴充新詞, 表達自己, 也可以用語言幫孩子描述那些難以捕捉的事物和念頭。 比如說, 當他告訴你自己害怕怪獸, 可以問他怪獸凶還是很友好, 怪獸是什麼顏色的, 怪獸有沒有朋友。 這樣不僅能幫他克服恐懼, 還能提高他的思維能力。

著急緊張的小結巴

有很多媽媽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口吃, 但2-3歲的小朋友說話重複、說話接不上,停頓猶豫都很正常的現象,語言能力正常的小朋友有時候說話急了也結巴。不管是哪種情況,其實孩子是意識不到的,你一緊張焦慮,孩子反倒更容易結巴了。所以家長心態要放平,忽略孩子說話的不完美,認真地聽,孩子感受到你的鼓勵,心裡也會更自如,說話更流利。

趕不走的滿嘴髒話

想要孩子不說髒話,就得定下家規,全家人的用語都要規範文雅!同樣的,對孩子說髒話也不要過度反應過度關注,也許他只是對你們的反應感興趣。大家都是冷漠臉,他自然也會覺得髒話很無趣。

孩子說話不中聽、不禮貌,是因為他不懂得語言的社會意義,說話也要看情境,所以我們才說童言無忌。告訴孩子“大便只能在要上廁所的時候說哦,不然廁所物語會失去魔力。”“不能問別人你什麼時候死。”這也是教養的一部分。

沒有天生不愛說話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媽媽。怎麼學說話一向眾說紛紜,但是有一條原則是公認的——有輸入才會有輸出,外界不斷刺激,孩子的語言功能才能強化。

幫助寶寶開口說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引導中做成的。就說喝水這個事兒,當年糕還只會用手指著杯子“嗯嗯嗯”的時候,糕媽會一邊拿杯子,一邊告訴他“你是想喝水嗎?想喝水可以告訴媽媽,說你要喝水,水~~”等他會口齒不清地說“水”的時候,要很高興地鼓勵他,“哦,太棒了,水~寶貝要喝水,喝~水~” 寶貝的進步,就在家長一點一滴的努力中!

但2-3歲的小朋友說話重複、說話接不上,停頓猶豫都很正常的現象,語言能力正常的小朋友有時候說話急了也結巴。不管是哪種情況,其實孩子是意識不到的,你一緊張焦慮,孩子反倒更容易結巴了。所以家長心態要放平,忽略孩子說話的不完美,認真地聽,孩子感受到你的鼓勵,心裡也會更自如,說話更流利。

趕不走的滿嘴髒話

想要孩子不說髒話,就得定下家規,全家人的用語都要規範文雅!同樣的,對孩子說髒話也不要過度反應過度關注,也許他只是對你們的反應感興趣。大家都是冷漠臉,他自然也會覺得髒話很無趣。

孩子說話不中聽、不禮貌,是因為他不懂得語言的社會意義,說話也要看情境,所以我們才說童言無忌。告訴孩子“大便只能在要上廁所的時候說哦,不然廁所物語會失去魔力。”“不能問別人你什麼時候死。”這也是教養的一部分。

沒有天生不愛說話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媽媽。怎麼學說話一向眾說紛紜,但是有一條原則是公認的——有輸入才會有輸出,外界不斷刺激,孩子的語言功能才能強化。

幫助寶寶開口說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引導中做成的。就說喝水這個事兒,當年糕還只會用手指著杯子“嗯嗯嗯”的時候,糕媽會一邊拿杯子,一邊告訴他“你是想喝水嗎?想喝水可以告訴媽媽,說你要喝水,水~~”等他會口齒不清地說“水”的時候,要很高興地鼓勵他,“哦,太棒了,水~寶貝要喝水,喝~水~” 寶貝的進步,就在家長一點一滴的努力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