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年有超過30萬孩子因為這樣騎自行車而發生意外,別讓悲劇重演!

假期裡, 媽媽們都帶寶寶去哪兒玩了呀?公園?海邊?鄉村?走親訪友?朋友聚會?But, 無論如何, 不管何時何地, 寶寶的安全和健康還是第一位喲!

打開這個話題要從好友的一句話聊起。 國外定居N年的朋友回國小聚, 看到社區裡的孩子你追我趕騎車, 當時就震驚了!他問我的第一句話是:“這些家長怎麼想的, 怎麼讓孩子“裸”騎呢?

我看著他充滿懷疑和恐懼的表情一下沒反應過來, 內心的OS此起彼伏, 表面卻佯裝鎮定......

什麼“裸”騎?孩子們都穿著衣服啊!

“孩子騎車怎麼可以不戴頭盔,

怎麼可以不做任何保護呢?”

Advertisiment

我頓時反應過來。 原來, “裸”騎是這麼個意思!朋友告訴我, 在國外, 騎自行車是很多孩子的第一運動方式, 它既是一個有趣的遊戲, 又能鍛煉體能和身體的協調性, 但是如果孩子騎車, 他們都會戴上頭盔。 騎車有一定的危險性, 千萬不要覺得有自己在旁保護就沒有大礙。 如今, 路上滿是騎車、電動車, 騎車的危險大了很多, 即時孩子是在自家的社區裡騎車, 也有被私家車撞傷的危險。 一些危險發生的一刹那根本都是來不及反應的, 保護好頭部一定要戴頭盔!

戴頭盔?真的有那個必要嗎?

可能很多孩子覺得戴頭盔很“麻煩”, 很多父母也會和我一樣對騎車安全沒有足夠的重視。 朋友告訴我, 在美國, 每年有30萬孩子會因騎自行車造成傷害去看急診,

Advertisiment
其中有1萬多的孩子發生時附後需要住院, 甚至還有一些孩子因此喪命。 這些騎行事故, 大部分由於頭部受傷, 而頭盔可以將頭部受傷發生率減少67%, 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孩子的死亡率。

合適的頭盔應該是在孩子的

下巴和系帶之間只能伸進一個指頭

聽了朋友的一番“恐嚇”, 我連忙上網查了一些資料, 發現的確如此,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 因為騎自行車手上的孩子進醫院, 不計其數。 隨後, 我發現, 國外的孩子騎車, 不止帶頭盔, 父母還會給孩子戴手套!

不止戴頭盔, 還要穿運動鞋, 戴手套

孩子騎車時被車輪夾到腳趾, 或是騎車摔倒、傷到腳趾的事件時有發生。 所以騎車時, 最好穿運動鞋, 不要穿拖鞋、涼鞋, 更不能光腳。

Advertisiment
如果有條件的話, 可以戴露指手套, 因為摔倒時, 人會條件反射地伸手保護自己, 很容易擦傷手掌。 穿顏色鮮豔的衣服是最好的, 如果是晚上, 最好能穿戴有螢光條的衣服和帽子。

遵守交通規則, 定期檢查車況

孩子適合學習兩輪車的年齡是4~6歲, 為了安全, 可以從有輔助車輪的兩輪車學起。 12歲以下的孩子是不能在馬路上騎車的, 孩子對車的控制能力以及應變能力還有限, 所以, 父母要監督孩子不要在交通繁忙的道路上騎車, 也不宜在坡度較大的山坡上騎行。

別以為自行車就不用檢查車況。 父母要定期檢查一下車把、車軸和刹車, 聽一下車閘拉緊時發出的聲音是否正常。 孩子的生長速度很快, 要及時調整座位的高度。

Advertisiment

擦傷, 骨折, 真的傷了怎麼辦?

擦傷:這是最常見的。 小的擦傷, 可以用酒精或碘伏清潔傷口。 比較深的傷口, 父母最好帶孩子到醫院處理, 以免留下疤痕。

骨折:其實骨折在自行車事故中也較為常見。 有些骨折能明顯的看出肢體變形, 有些表面則看不出來, 但是受傷部位可能出現腫脹, 按壓會有很強的痛感, 或是輕輕挪動就會非常疼。 凡是有這些疑似骨折的整張, 都要第一時間去醫院。

孩子的自行車怎麼選, 這7個細節別忽視

外觀:摸摸外觀是否光滑, 有沒有扎手、劃手的地方。

車把:主要看靈活性和穩定性, 父母可以轉一轉車把, 看看是否靈活。

車座:車座的高度要和孩子的身高相符, 車座的高低最好是可調式。

鏈條:最好是全包的,

Advertisiment
至少也要是外側全包。

輔輪:不能離地面太高, 也不能離主輪太近, 否則不穩。 標準是:車輪垂直地面時, 輔輪與地面距離不高於25mm, 兩輔輪之間的距離不小於175媽媽mm。

車閘:試試車閘的靈活性和制動性能。 孩子的握力小, 如車閘過緊、閘把過大, 孩子的手無法控制, 起不到安全作用, 所以最好讓孩子自己試一試。

前車輪擋泥板:把前輪轉到最接近腳蹬的位置時, 它們之間的距離不能小於89mm。 如果距離過小, 孩子在拐彎時腳有可能被泥板剮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