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認識小學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

正確認識小學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在對小學兒童心理健康高度關注的今天, 社會中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這些誤區對於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產生誤導, 極大地降低了針對性和有效性。 因此, 需要小學教師正確認識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

(一)要注意發展階段和年齡特點關注小學兒童的心理健康不能脫離本身的發展階段和年齡特點。 小學兒童表現出來的某些心理與行為問題在成人看來可能是比較嚴重的, 但是, 這些問題本身可能是個體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 帶有階段性的特點。

Advertisiment
一旦平穩度過這一危機時期, 這些問題可能自行消解。 同時, 有的問題帶有普遍性的特點, 即在某一年齡段中, 大多數兒童都可能有這樣的表現。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是, 為了獲得別人的注意, 兒童往往喜歡採用極端的方式:哭鬧、摔東西、任性等。 一旦獲得別人的注意則"不知天高地厚", 表現極為出格。 但度過兒童期後, 這些帶有問題性質的行為自行逐漸消失。 對這些階段性、普遍性的心理與行為表現, 教師的任務在於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一特定階段, 沒有必要言過其實, 危言聳聽。 比如, 3~4歲的幼兒開始表現出由於身體自我而產生的第一次逆反:對父母不再言聽計從, 開始有了反抗。 父母們往往認為自己的孩子脾氣不好了,
Advertisiment
心理有一些不健康了。 其實這些都是"大驚小怪", 因為每個人都這樣經歷過, 而且這些變化對於個體更好地認識和適應社會, 發展個性, 具有積極的意義。 只有那些明顯與同齡人一般心理與行為表現有很大偏差的, 才可能是心理問題的表現。

(二)要考察兒童所處的環境及各種關係對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的關注不能脫離具體的情境進行。 有些心理與行為本身就是兒童努力認識環境、適應環境的結果, 具有情境性、偶然性、暫時性的特點。 因此, 必須對兒童所處的環境或者關係進行充分的分析, 以瞭解問題之關鍵。 比如, 一個小學兒童做作業的速度總是超乎想像的慢。 經過考察發現, 由於孩子的父母給他安排了許多難以完成的任務。

Advertisiment
為了逃避這些任務, 他只有延長自己力所能及、興趣比較大的任務時間。 當父母改變教育方式後, 兒童做作業的速度明顯加快。 還有, 小學低年級兒童往往具有或多或少學校恐怖的情緒表現。 這主要是學校要求與入學前有顯著不同, 教育內容對於兒童而言還比較抽象, 在學校中難以體驗到樂趣, 因而表現出退縮、焦慮。 在適應環境後, 這些表現也將消失。

(三)心理健康是個相對的概念心理健康是與不健康相對而言的。 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是逐漸過渡, 並沒有截然的鴻溝。 由心理健康發展到心理疾病的第一個環節是心理輕微失調。 小學兒童常見的心理失調包括情緒波動比較大、任性、依賴、厭學、自卑等。

Advertisiment
這類兒童一般都能正常地學習和生活, 僅僅有一些心理不平衡而已。 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失調, 只是由於個體具有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調節機制, 使它們對個體產生不同的影響。 如果這些心理不平衡沒有恢復, 則可能發展到輕微的心理障礙, 如多動症、學習困難、抑鬱、焦慮、強迫、社交恐怖等。 這些心理障礙是心理失調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會直接影響到個體的學習和生活, 一般可以通過自我的努力和心理諮詢得到糾正。 比心理障礙更為嚴重的是心理疾病, 這是嚴重的心理障礙, 一般是指精神病。 精神病中70%左右是精神分裂症。 這類問題只有通過專門心理矯治、醫學治療才可能得以解決。
Advertisiment
小學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主要以心理失調和心理障礙為主, 這需要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關注兒童的心理狀況, 既要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處事原則, 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能;也要及早發現兒童中存在的心理與行為問題, 及早幫助, 及早干預, 使兒童的身心都得到協調、健康的發展。

(四)忌以偏概全對小學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的認定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必須謹慎, 否則將對兒童的終身產生消極的影響。 小學兒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極其容易在教師、家長等成人的言行中受到暗示, 並根據暗示進行自我預成。 兒童的心理問題只是在一個特定的領域中表現出來, 不一定都具有彌散性。 因此, 對於心理與行為問題的處理, 只能在某個特定的階段上就事論事,不能推及其餘時間段,更不能以點帶面,認定兒童在各個方面都有這樣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比如,有學習困難的兒童並不是學習什麼都表現出困難的,往往只是在特定學科方面存在困難,並不影響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但是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學習困難兒童什麼都學不好,把學習困難與智力落後畫等號,在日常教學中表現出相應的消極情感和態度,阻礙了兒童的正常發展。

(五)不可隨意誇大或者隱瞞當前,對於小學兒童心理健康水準評估的研究很多,但是結論卻相差很大。之所以出現如此的分歧,第一,是由於小學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認定工作本身比較複雜;第二,正如前述,對於小學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往往套用成人的,並沒有專門針對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和時代特色的科學工具;第三,有的研究者從自身目的出發,把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的標準降低,心理失調、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混為一談,導致客觀性、科學性喪失;第四,不同研究者對小學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和駕馭程度存在比較大的區別,有的研究者根據測量工具提供的簡單資料下結論,沒有綜合考慮各種系統因素;第五,兒童心理健康水準的評估是否合乎要求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嚴肅問題,如自行開發的測量工具是否具備測量學要求,樣本是否合乎總體的分佈,資料分析與處理是否符合統計學要求等。

只能在某個特定的階段上就事論事,不能推及其餘時間段,更不能以點帶面,認定兒童在各個方面都有這樣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比如,有學習困難的兒童並不是學習什麼都表現出困難的,往往只是在特定學科方面存在困難,並不影響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但是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學習困難兒童什麼都學不好,把學習困難與智力落後畫等號,在日常教學中表現出相應的消極情感和態度,阻礙了兒童的正常發展。

(五)不可隨意誇大或者隱瞞當前,對於小學兒童心理健康水準評估的研究很多,但是結論卻相差很大。之所以出現如此的分歧,第一,是由於小學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認定工作本身比較複雜;第二,正如前述,對於小學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往往套用成人的,並沒有專門針對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和時代特色的科學工具;第三,有的研究者從自身目的出發,把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的標準降低,心理失調、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混為一談,導致客觀性、科學性喪失;第四,不同研究者對小學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和駕馭程度存在比較大的區別,有的研究者根據測量工具提供的簡單資料下結論,沒有綜合考慮各種系統因素;第五,兒童心理健康水準的評估是否合乎要求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嚴肅問題,如自行開發的測量工具是否具備測量學要求,樣本是否合乎總體的分佈,資料分析與處理是否符合統計學要求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