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確培養BB如廁 再也不畫“地圖”

從寶寶出生開始, 除了餵養就是排便的問題最讓寶爸寶媽頭疼。 要不要穿紙尿布?要不要給孩子把尿?寶寶多大可以訓練自己上廁所?寶寶多大才能避免畫“地圖”?就這些問題, 小編給您說說。

一、寶寶要不要把尿

1歲半以前的寶寶身心發育有限, 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 所以家長儘量隨孩子天性, 讓他們想尿就尿, 想拉就拉, 不必過於著急訓練孩子上廁所。

過早訓練可能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 使親子間關係變緊張;另外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可以接受如廁訓練, 可以使孩子感到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控制有所把握,

Advertisiment
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剝奪孩子的自主權, 提前訓練, 不僅會給家長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更會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 造成傷害。 傳統的把尿, 有時會使孩子髖骨損傷, 或者遺留尿頻的毛病。

二、寶寶多大可以訓練自己排便

寶寶要做到大小便真正的自理, 一般要到2歲左右。 這時寶寶才能識別需要排泄的感覺, 並通過語言、動作或其他方式表達這種感覺。

若要進行寶寶排便訓練, 需要寶寶能在短時間內控制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 同時可以理解並配合在適當的地點排泄。

三、寶寶可以自己如廁的十大信號

當你發覺下列信號的時候, 你可知道寶寶已經準備好了:

1.寶寶明確表示樂意與你去衛生間看看究竟怎樣上廁所,

Advertisiment
也許還會煞有介事地在馬桶上坐坐。

2.寶寶理解廁所是幹啥用的, 瞭解尿布濕了或髒了意味著什麼。 如果寶寶還有以下表現則更好, 如, 褲子濕了, 就煩躁不安;自己將髒尿布往下扯;或者要求你換乾淨尿布等。

3.寶寶能聽懂表示大小便的一些詞語, 如“尿尿”等。

4.寶寶可以保持2小時以上不濕褲子(或尿布)。

5.寶寶大便正常且柔軟成形。

6.寶寶能夠且願意聽從簡單的指令, 如上洗手間的指令等。

7.寶寶可以幫著提拉褲子。

8.在要排便前幾秒鐘, 寶寶似乎可以自己意識到並告訴你(很多孩子會蹲下;或離開房間;或者“表情暗示”)。

9.寶寶的情緒良好, 自願和樂意接受新的變化, 不需要經過很大的調整(如, 為了適應新同伴或者學校生活而做的調等)。

Advertisiment

10.寶寶明確表示渴望獨立。 如, 想成為“大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想與爸爸媽媽一樣, 自己使用洗手間等。

如果你的寶寶符合大多數“條款”, 說明他(她)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可以進行訓練了。 如果沒有, 那麼最好再等一兩個月。

四、訓練寶寶自己如廁的具體步驟

1.發“排便信號”

教寶寶如廁時, 首先應教寶寶學會自己發出“排便信號”, 可以是身體的, 如兩腿夾緊, 也可以是口頭的“噓噓”、“便便”, 來告訴父母他們要上廁所了。

愛心貼士:屬於寶寶的如廁椅最好放在衛生間內或放在寶寶自己的房間裡。 寶寶樂意在客廳裡開闢他的“遊戲場”時, 如廁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處。 如廁椅放置時最好是“就近原則”。

2.脫褲子

Advertisiment

帶寶寶到坐便器旁, 讓寶寶學會自己把褲子脫下, 退到腳部的位置, 如果寶寶做的好, 父母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等他掌握脫鬆緊帶的褲子以後, 可以練習脫複雜一些的褲子。

愛心貼士:如果是男寶寶小便, 則需要將褲子脫至大腿中部, 分開兩腿, 掏出小JJ, 小便時不淋濕衣褲即可。

3.坐在便器上

帶寶寶到坐便器旁, 讓寶寶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廁椅, 經常帶他去坐一坐, 不必拉下褲子。 只要讓他適應坐在上面就可以了, 等寶寶明白便盆的概念, 就可以繼續以下步驟了。

愛心貼士:對低年齡段的寶寶有時候自己不會發現有便意, 這時可以讓他去坐一坐, 而不必拉下褲子, 讓寶寶有個使用便盆的意識。

4.排便

把水龍頭打開, 讓寶寶聽著“嘩嘩”的水聲排便。

Advertisiment
讓寶寶保持一個特定的姿勢, 然後用“噓噓”聲誘導寶寶排小便;用“嗯、嗯”聲促使寶寶排大便。

愛心貼士:想要寶寶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 一開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時, 就不要讓寶寶玩玩具、吃東西, 注意避免寶寶長時間坐在便盆上, 形成習慣性便秘。

5.清潔屁屁

訓練寶寶自己擦乾淨屁股。 開始時父母可以為寶寶代勞, 讓寶寶翹起屁股, 方便父母給他清潔屁屁。 但稍大一點時就要讓寶寶學會自己清潔小屁屁了。

愛心貼士:讓寶寶把內褲和外褲拉上, 父母可以幫助整理一下褲子。 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坐便器上排便, 排完便後, 教寶寶蓋好馬桶蓋, 再放水沖,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6.洗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