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常孩子語言發育時間表 寶寶什麼時候說話不算晚

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情況, 有的孩子說話很早, 不到一歲就會背唐詩;但也有一部分寶寶開口說話卻很晚, 甚至不願意開口, 導致家長們擔心、疑惑, 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在生理或心理發育上有什麼問題?來學習相關的育兒知識吧。

 

正常孩子語言發育時間表
1~3個月:啼哭, 輕輕發聲, 咿呀發聲, 尖叫, 發笑。
3~6個月:以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感受, 對大人的講話以發音作為回答, 發出輔音與母音的組合音, 模仿大人發出連續的音節。
6~9個月:模仿講話, 與母親有意識地對話。
9~12個月:準確地運用媽媽、爸爸兩詞, 模仿新的聲音,
Advertisiment
模仿字、詞發音, 近似準確, 主動與別人進行極簡單的語言交流。
12~18個月:發音時出現聲調變化, 開始使用“這個”。 當被提問“這是什麼”時, 能說出物體的名稱, 以手勢表達需要, 能說出4~6個字的名字, 模仿說短句。
3歲仍不能說句子應考慮為發育遲緩
有些孩子說話晚是因為疾病所致,應引起重視。 導致兒童語言發育障礙常見的疾病有:聽力障礙、唇齶裂、舌系帶異常、腦癱、智力低下、孤獨症、腦外傷及腦炎後遺症等, 包括部分遺傳代謝性疾病。 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明顯異常現象, 應努力查找病因。
導致孩子說話晚的因素
1、父母少言寡語, 寶寶缺乏模仿、學習的物件和環境。
2、父母說話語速偏快、不清晰或者偏于複雜, 寶寶不易模仿。
Advertisiment

3、父母照顧寶寶過於周到細緻, 寶寶一個眼神, 一個表情就知道寶寶的需求並及時滿足, 寶寶通過語言來表達需求的機會被切段, 寶寶說話的動機和積極性受到抑制。

 

4、家中成員都說自己的方言或者自己的語種, 導致語言環境過於複雜, 寶寶容易產生困惑, 模仿起來比較困難。
此外, 也會存在一些遺傳、聽力障礙、智力發育障礙、發音器官發育異常等生理性因素, 但這只是個別情況, 絕大多數孩子說話晚都源於外界因素, 各位爸爸媽媽不要過於捉急, 也不要打罵寶寶, 雖然他現在還不會說話, 但成人的一言一行, 寶寶都是看得明白、聽得懂的。
父母一定要避免言語傷害寶寶, 導致寶寶對語言交流失去興趣, 更加不願意說話。
Advertisiment

想要寶寶多說話, 從這些方面著手
1、平時說話注意用簡單、短的語言, 可以重複多次;
2、家中統一用一種語言, 避免方言;
3、平時給寶寶介紹每種物體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並且在玩遊戲時, 用動詞引導他;
4、可以用唱歌的方式代替直接解釋, 這樣更能引起寶寶的興趣;
5、注意瞭解寶寶的興趣所在, 跟著他的興趣, 來配合互動。 在互動中, 教寶寶一些詞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