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極端家庭教育讓孩子患上心病

研究者表示, 幼兒心理出現問題, 除了遺傳、生活習慣等因素以外, 家庭的教育的不足越來越占主導位置。 “家庭極端教育都極易令寶寶出現緊張、焦慮、退縮、恐懼等情緒問題, 引發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

 “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寶寶, 給孩子最好的是應該的”“攻擊性行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幼兒階段主要表現為吵鬧、惹是生非, 是一種身體上的攻擊;稍大一些的寶寶更多的是採用語言攻擊, 謾駡、詆毀, 故意給對方造成心理傷害。 他們口中常說諸如‘不喜歡這個’、‘不跟你好了’、‘煩死了’等”。

研究者表示:爸爸媽媽脾氣暴躁,

Advertisiment
當寶寶的行為令其不滿意時, 訓斥、打罵, 為寶寶樹立了攻擊性行為的模型。 在溺愛嬌慣縱容寶寶的環境中生長的寶寶常表現出任性、蠻橫、不講理。 此外, 當家庭成員教育態度的不一致並將分歧在寶寶面前表現出來時, 寶寶也易產生強烈的攻擊意識。

“嚇一下, 小孩就聽話”

 研究者表示:寶寶不願離開爸爸媽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幼兒焦慮症一般表現是分離焦慮, 大部分發病於學齡前期, 主要表現為幼兒與親人分離時產生的焦慮反應。 由於焦慮中的寶寶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 他們可以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 還會引起寶寶生理上的應激反應, 長時間焦慮, 容易使寶寶抵抗力下降。

Advertisiment
這些寶寶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

“寶寶不打不成才?”

研究者表示:有些爸爸媽媽忙於工作, 怠慢了寶寶需要關心的要求, 當寶寶一次偶然的說謊或者眨眼後, 爸爸媽媽注意了, 關心了, 就可能在寶寶心裡產生影響。 有些爸爸媽媽習慣以打代教, 一發現寶寶說謊就是一頓痛打, 這不利於寶寶的身心發展, 甚至會令寶寶不斷“改進”說謊技術來對付爸爸媽媽的打罵。

研究者有話

大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大部分是在小寶寶童年引起的, 而引發幼兒壓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家庭原因決定的。 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 一種情況存在於放縱型家庭, 家人對寶寶過度溺愛,

Advertisiment
寶寶習慣索取, 不懂得奉獻。 一旦進入學習氛圍, 在學校嚴格的教育方式下, 容易形成焦慮、暴躁等心理問題。 還有一種情況是專制型家庭, 爸爸媽媽對寶寶要求過於嚴格, 寶寶容易形成自卑、膽怯、回避的性格, 成長過程中, 在學習的壓力下, 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總結:在溺愛嬌慣縱容寶寶的環境中生長的寶寶常表現出任性、蠻橫、不講理。 寶寶習慣索取, 不懂得奉獻。 一旦進入學習氛圍, 在學校嚴格的教育方式下, 容易形成焦慮、暴躁等心理問題。 爸爸媽媽對寶寶要求過於嚴格, 寶寶容易形成自卑、膽怯、回避的性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