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條件優越了為啥還不聽話?

條件優越了為啥還不聽話?

問:我兒子今年12歲了, 家里的生活條件很好, 我考慮我和他爸爸是靠一步步的奮斗才到今天這一步的, 也深知知識對人發展的重要性。 所以, 我給他請了很多的家教老師, 給他上一些輔導班, 還讓他學習鋼琴、書法、跆拳道等等。 而且, 孩子一直吃的穿的都比其他孩子好。 讓我苦惱的是, 雖然我們對孩子很好, 但是他的脾氣卻隨著年齡的增長, 越來越大, 我該怎么辦呢?

——一位煩心的媽媽

答: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 養育孩子, 不僅要供他們吃穿用, 更要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

Advertisiment
你可能在一個艱苦的環境中長大, 所以, 就把自己很多的未完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比如上大學, 學鋼琴)。 這是一種間接的補償心理。 如果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可能會導致兩個結果:一個是養成孩子逆來順受的性格, 沒有創造能力;另一個就是引起孩子的反感, 特別是10多歲的孩子, 開始有了獨立的意識。

還有可能是你的經歷見識比較多, 無形中就容易拿你見到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 總是認為別人的孩子能做到, 自己孩子也應該能做到, 這樣就忽視了自己孩子的個性和特點。 西方國家的家長都重視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中國孩子有時學習很好, 但是自信心不強。 孩子回到家里, 就容易把在外面受到的氣,

Advertisiment
向家長發泄出來。

孩子的成長是個社會化的過程, 過度的保護容易造成孩子沒有獨立意識, 沒有責任感。 不要老是擔心男孩會變壞, 女孩會受害。 另外, 注意在性格方面多培養孩子, 男孩多培養他堅毅的性格和富有責任感的心, 女孩要培養她落落大方的處事方法和勇氣。

我委屈迎合同學換不來開心, 咋辦?

問:在學校里, 別人問我開心嗎?我說開心。 其實我過得一點都不開心, 這樣說是想讓問我的人不至于情緒低落;有時同學向我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我知道他們肯定是因為在哪里受到了委屈, 我就陪著笑臉讓他們發;別人有時拿了我的東西, 我總是不好意思要, 媽媽還好幾次問我的錢哪里去了, 其實都是被同學借走了,

Advertisiment
可是我不好意思要。

——苦惱的小忽

答:現在有很多中小學生都像你這樣, 在行為上把滿足別人的需要放在比滿足自己的需要更重要的位置。 如果這樣做的時候你覺得很開心, 很滿足, 那你才是真的愿意這樣做;如果你是自卑, 或者不想這樣做又不好意思、在意別人的看法等等, 那你只是在偽裝一個并不真實的自己, 原因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長時間的壓抑, 痛苦的只能是自己。 與其這樣, 不如勇敢地對朋友們說:“我想這樣做!我不想那樣做!”

迎合別人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你心里一直有這樣一種消極的暗示:我要真心對待我的同學, 即使自己不開心也要讓別人開心。 越是這樣, 越刻意讓自己這樣做, 就會得出“因為我善良所以我不開心”的結論。

Advertisiment
首先要明確的是, 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的付出, 并不一定給同學帶來開心。 你要展現給同學一個真實的自我, 學會灑脫地面對。 其次, 要有意識地從這種自卑心理中解脫出來, 把消極的心理暗示化作積極的心理暗示。 比如這樣暗示自己:“我是善良的, 但我不能失去自我, 我再不能這樣迎合同學, 我要有自己的個性, 我要讓同學看到一個真實的我。 ”真實, 才是快樂的源泉。 同時, 還要學會宣泄負面的情緒, 敢于對別人說不, 或者把心里的委屈找親朋好友訴說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