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枕戈待旦的成語故事

1 枕戈待旦的故事

晉朝時期, 出了一位名叫劉琨的英雄。 他喜歡與一些有志氣的年輕人結交, 討論天下大事, 要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博得個青史留名。

一天, 他得知朋友祖逖[tì]已經當上了朝廷的官員, 心裡著急起來, 就給親屬寫信說:

“我每天都是枕著兵器躺在床上, 一直等到天亮, 一心想要為朝廷出力, 殺退賊兵。 可惜祖逖比我先一步去建功立業了!”

劉琨到了二十六歲的時候, 也被朝廷委任為官員, 為司隸從事, 一直做到著作郎、太學博士、尚書郎。

在劉琨擔任並州刺史的時候, 晉陽鬧起了災荒, 很多老百姓因為找不到吃的,

Advertisiment
活活餓死了。 災民沒有辦法, 只得攜兒帶女逃往南方, 剩下的人家不到兩萬戶。 賊寇也趁機作亂, 百姓們嚇得不敢出門。

劉琨得知消息後並沒有驚慌失措, 而是招募了一千餘人, 帶領他們去晉陽平亂。 平亂之後, 劉琨派人將屍骨好好埋葬, 重新修造衙門、廟宇, 讓百姓耕種土地, 派軍隊對他們進行保護。 不久, 災區的情況有了很大改善, 人口也增多了, 又能聽到雞鳴狗叫之聲了。

不料, 胡人想到晉陽劫掠財富, 派兵將晉陽城團團圍住。 城內只有很少的一點兒軍隊, 沒有力量殺退賊兵。 大家非常焦急, 劉琨表現得非常鎮靜。 到了夜間, 他趁著月光, 在城樓上吹起簫來。 劉琨的簫聲悲切淒涼, 如泣如訴, 城外的胡兵聽了,

Advertisiment
一個個淒然長歎。

到了半夜, 劉琨又吹起了胡笳, 那樂聲使胡人暗生思鄉之念。 其實, 胡兵來打仗實在是身不由己, 他們之中, 哪一個不想念親人呢?他們想著家鄉, 全都流下了眼淚。 天快亮的時候, 劉琨又吹起了簫, 胡人再也受不了了, 紛紛騎上戰馬, 回家鄉了。

2 枕戈待旦的材料

【注音】zhěn gē dài dàn

【出處】《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解釋】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 意思是立志殺敵, 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 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用法】謂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枕戈坐甲、枕戈以待

【反義詞】醉生夢死、高枕無憂

【年代】古代

【例句】這支英雄艦隊, 枕戈待旦, 日夜守衛在東海前哨。

3 枕戈待旦的點評

故事中的劉琨不論遇到了什麼緊急的事情,

Advertisiment
都是不慌不忙, 這樣做非常好, 因為人在慌張的時候做不了理智的決定。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兩點, 第一點就是情況再緊急都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 尤其作為首領, 更加不能亂了陣腳。 第二點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還是要有戒備心, 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