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期待未來,不如把握現在

我們在跟團外出旅遊時, 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景區裡, 導遊常揮舞著旗子, 拿著小喇叭對大家喊:“請遊客們抓緊時間遊覽, 半個小時後我們在車上集合, 趕到下一個景區。 ”

於是, 遊客們紛紛在門口和標誌物前拍照留影, 以示到此一遊, 然後走馬觀花般掃視一下風景, 接著便匆匆離開, 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我們總是寄希望於下一刻的未來, 總覺得下一個來到之地會有更美好的風景。 行色匆匆中, 遊覽的目的似乎不再是欣賞風景, 而是為了到達某地;到達之後也並沒有完全融入和欣賞風景, 又急切地趕往下一個地方。

Advertisiment
如此, 我們的心將永遠處於無法安放的顛簸狀態。

生活中, 就連正值暑假的孩子們都會天天盼望著開學, 因為“開學後就又會有美好的希望”。 當被問及新的希望是什麼的時候, 孩子們的回答不禁讓我們感歎:“開學後就可以希望下一個美好暑假的到來了呀!”也許孩子們會覺得, 尚未觸及到的未來永遠比現在要美好。

下一個景區、下一個假期、下一棟房子、下一份工作、下一個目標……我們匆匆走過此時此地, 因為堅信“下一刻”的美好。 下一刻就是我們看不到的未來。 誠然, 憧憬未來、心懷希望的確可以讓人備受鼓舞, 但只把眼光盯住下一刻而忽略這一時, 是極大的空想和虛妄。 我們正錯失的這一刻也許就是期待已久的“下一刻”。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快樂也好, 幸福也罷, 都是一種感受, 具有即時性。 它並不是來自於幾天、幾月、幾年的等待, 而恰恰就是我們此刻所擁有的時光。 身心所感的此刻, 不僅是獨一無二的, 而且也是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 未來只存在於想像之中, 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時刻會發生什麼。 如此, 對未來的空想真不如對現在的把握。

著名作家斯賓塞·詹森寫過一本名為《禮物》的書, 講的是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告訴孩子, 這世上有一個特別的禮物, 可以讓人生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成功, 可這個禮物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找到。

於是, 從童年到青年.這個孩子用盡所有的辦法四處找尋, 越拼命找尋, 越感到生活得不快樂,

Advertisiment
而他生命中的禮物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 到後來, 年輕人決定放棄, 不再沒有目的地追尋。 而此時他才赫然發現, 苦苦尋找的東西原來一直在他的身邊, 這個人生最好的禮物就是“此刻”。

時至當下, 也許還有不少人都在像這個孩子一樣尋覓有形的“禮物”, 卻往往忽略了自己早已擁有的禮物——無形的“此時此刻”。 在這個充滿不安和焦慮的時代, 這份“禮物”就顯得更能幫助我們重新發現工作和生活的真諦。

有些人只會把無限的希望寄託于明天, 處心積慮地策劃出很多計畫, 然後往往就被自己設計出來的複雜步驟而牽絆住了腳步, 失去了邁開步子的勇氣:這充其量是一個空想者, 最終勢必一事無成。 就像下面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

Advertisiment

年輕時, 他雄心壯志、激昂江山, 總是習慣說“等到我……的時候”, 一副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的樣子。

就這樣一直說, 過了而立之年, 一眨眼也過了知天命之年, 一直說到了老年。 他仍舊經常對別人說起, 只是換了一種句式:“想當初, 我……的時候, 竹對過去無限的懷戀溢於言表。

的確, 也許我們都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一味期盼未來的虛妄世界裡, 忙忙碌碌終其一生。 實際上, 無論未來將會怎樣, 抑或過去曾經怎樣, 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們因為沒有關注當下而錯失了最真實的現在。

不珍惜當下, 只會錯失唯一擁有的, 只會把每一個經歷著的今天都變成留有遺憾的昨天。

天地萬物自然迴圈,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空間內,

Advertisiment
必然也遵守著生老病死、稍縱即逝的規律。 歷史不會為我們等候, 生命的年輪也總隨著日出日落而或輝煌、或消遁, 生活就在短暫的今朝, 就在脆弱的此刻。 世界變化如此之快, 一不留神又是一片新的天地, 我們等不來和想像中一樣的未來。 只有懂得在此刻立即採取行動, 才會對未來有所改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