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朝三暮四的故事

1 朝三暮四的故事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裡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Advertisiment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2 朝三暮四資料

【注音】zhāo sān mù sì

【解釋】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因為無論形式 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

【出處】《列子》

【簡介】宋有狙公者, 愛狙, 養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 狙亦得公之心。 損其家口, 充狙之欲。 俄而匱焉, 將限狙之食, 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 先誑之曰:“與若芧, 朝三而暮四, 足乎?”眾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與若芧, 朝四而暮三, 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近義詞】反復無常、朝令夕改、變化多端

【成語舉例】我們做事情要有目標,

Advertisiment
不要朝三暮四, 亂定計劃, 這樣往往一事無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