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筆者在一所學校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家長為給孩子爭取一張獎狀,
與校長發生了爭吵。
爭吵的原因很簡單,
這位家長的孩子成績比鄰居家孩子要好,
但兩人期末成績都不夠評三好學生的條件。
由於鄰居家的孩子是班幹部,
所以被評為了優秀班幹,
而這位家長的孩子卻什麼獎狀都沒有拿到。
家長覺得學校的做法有失公平,
便找到校長理論,
想給孩子爭取一張獎狀,
甚至還以不給就轉學,
用這樣的過激言論來威脅學校。
最後學校只能無奈地給該學生評了三好學生。
可憐天下父母心,
家長為了給孩子一個鼓勵,
Advertisiment
為獎狀爭吵,
孰不知這樣毀掉了孩子認識自己不足的機會,
對孩子今後的學習來說,
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
還有許許多多的競爭和挑戰,
孩子沒有拿到優秀,
甚至失敗時,
正是他們改正自己缺點的時機。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繼續努力,
讓他們知道每一個榮譽的背後都凝結了無數的汗水與付出,
一直奮鬥,
下次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孩子沒有拿到獎狀固然會失落,
這時家長應該讓孩子正視雖然沒有拿到獎狀,
但成績並不代表一切,
別的方面的出色表現,
同樣能讓父母感到自豪。
獎狀事小,
培養從小孩子正確認識獎狀的真正價值與作用事大。
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看待孩子的獎狀。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