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孩子冷不冷摸這裡才知道

穿得多不等於穿對了

每回你給孩子穿少了, 帶到社區裡和其他寶寶一起玩耍, 大爺大媽就會驚呼:“這麼冷的天, 你就給孩子穿這麼點啊?”在一頓狂轟亂炸之下, 你扛不住了, 質疑了自己對天氣的判斷, 趕緊又跑回家給寶寶加了好幾件衣服。

特別是在寶寶紮堆生病的季節, 家長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捂汗行動, 認為發燒了就是要防著涼, 悶在被子裡才能發汗, 好像寶寶汗出的越多病就能好的越快一樣。

對於寶寶來說, 他們自己不會講冷熱, 溫度感知的重任就交到了我們身上, 作為靠譜的粑粑麻麻,

Advertisiment
我們可不能濫用這個權力, 要對穿衣服這件事建立科學清醒的認知, 才能扛住長輩的“過分關心”, 遠離穿衣強迫症。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穿得多不等於穿對了。 穿衣加衣這件事雖說是根據溫度調控的, 但總歸是有上限的, 不能天氣一冷, 就一股腦地把衣服往寶寶身上套。

代謝量決定穿多少

小孩的新陳代謝比大人旺盛, 通常來說體溫是偏高的, 穿過多衣服反而容易捂汗, 對於還不會走路的寶寶和活動量少的寶寶應該適當增加衣物, 但對於平常跑跑跳跳、各種活躍的寶寶應該適當減少衣物。

對於麻麻其實只要記住兩點:

一歲以下的寶寶:最多比大人多穿一件

一歲以上的寶寶:和大人一致或是比大人少一件

小編友情解讀一下,

Advertisiment
這裡的大人指的是我們, 老人身體感知的溫度和我們感知的溫度是有一兩件衣服的差距的, 千萬不能拿老人自己的穿衣溫度去衡量, 如果這樣的話肯定就會出現老人覺得年輕人給寶寶穿少了的情況。

當然, 最好的方法還是以實測為准, 實測方法就是下面這個↓↓↓

冷不冷看哪裡

保持寶寶在一個舒適的溫度環境中的前提是瞭解TA的體溫, 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 把手伸進寶寶後衣領, 在後頸和脊錐之間有一個突起的穴位叫大椎穴, 左右摸一摸, 以手指接觸的溫度為准, 分以下三種情況:

手指有濕潤度, 也就是有輕微出汗感或是微微發燙的感覺, 說明寶寶穿多了

手指感覺溫暖舒適, 說明穿的恰恰好

Advertisiment

手指明顯感覺溫度不夠, 或是有偏涼的感覺, 就要趕緊加衣啦

這個方法的原理很簡單, 由於寶寶本身發育的不完善, 血液迴圈使得溫度沒有辦法到達處於末端的寶寶手腳處, 但後頸部, 特別是大椎穴處於內迴圈的中心點, 一摸就能知道寶寶的體溫。

有很多人寧願塞塊小毛巾給寶寶擦汗也不願意給寶寶減件衣服, 其實穿的太多寶寶也會難受出汗, 有時候出汗多了被風一吹特別容易感冒, 還有可能會長濕疹, 那就得不償失了。

南北寶寶大PK

南方和北方秋冬季節差異很大, 穿衣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北方:空心柚子式

作為北方的寶寶, 一方面是幸福的, 因為有暖氣!所以在室內完全不用擔心寶寶會冷的問題, 但另一方面也是惆悵的,

Advertisiment
室內室外溫差太大, 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候可以遵循“柚子式”穿衣法, 也就是外面穿較厚的保暖外套, 裡面穿輕薄透氣的全棉衣物, 加上保暖的棉襪, 這樣自由切換室內室外沒有一點問題。

南方:花式洋蔥式

而南方的寶寶表示沒有暖氣就是坑爹, 冬天典型的日日凍成狗, 秋天還早晚溫差大, 真是弄不懂這個說變就變的季節, 大人有時候都不知道穿啥, 更別說給寶寶穿了。

恩, 小編覺得比較實用的方法還是“洋蔥式穿衣法”, 就像那首《洋蔥》唱的: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 層層疊疊的穿法比較能適應這種狀況。

多層次地穿, 而不是把寶寶包成粽子, 這種穿衣法的好處在於:

能適應溫度變化, 穿脫方便

Advertisiment

和用厚重衣服包住達到相同的保暖功效

這種穿衣大致能分為三層:

恒溫排汗層

對於寶寶來說, 當汗水附在皮膚上時, 會帶走身體的熱量, 所以打底衣物舒適透氣很是重要, 兩歲以下的寶寶最好選用棉質貼身的連體內衣, 這樣肚子就不容易著涼了。

中層保暖層

主要是保持寶寶身體裡的熱量儲備, 減少因寒風或者下雨天氣帶來的體溫流失, 在秋季以開衫或者是針織毛衣為主。

有些麻麻也會直接給寶寶套上馬甲背心, 保護胸部和背部的核心區域, 能減少季節性☆禁☆感冒發生的機會。

外層防風防雨層

最外層的外套長褲起到的基礎作用是防風擋雨, 在秋季我們可以給寶寶準備風衣, 或是其他材質的輕薄外套, 但要注意不能穿過於寬鬆的外套,這樣當風吹過的時候,寶寶的感受可能就像吹過“穿堂風”一樣,非但沒保暖,反而更冷了。

如果麻麻們帶著寶寶長期在室外活動玩耍,或是去往遊樂園這種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的場所,同樣可以用上洋蔥式穿衣法。

Tips:換尿布也是散熱的過程

喂母乳的時候,因為捂著一直喂,最後麻麻和寶寶渾身都是汗,因此,醫生會建議吃奶時保持寶寶在一個涼快的狀態,溫度偏低的情況下,有助於説明寶寶保持清醒地吮吸,餵奶的中途換個尿布,也是散熱的一個過程。

小編有話說關於現在流行提到的耐寒訓練,小編覺得寶寶適當少穿或是多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是有必要的,但真像戰鬥民族的寶寶一樣,冰天雪地還光手光腳,那還是有點誇張的。寶寶還是得穿的暖暖的,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不要讓衣服妨礙寶寶的日常活動。 多變的天氣裡你是怎麼給寶寶穿衣的,趕緊跟其他麻麻一起留言分享吧! 但要注意不能穿過於寬鬆的外套,這樣當風吹過的時候,寶寶的感受可能就像吹過“穿堂風”一樣,非但沒保暖,反而更冷了。

如果麻麻們帶著寶寶長期在室外活動玩耍,或是去往遊樂園這種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的場所,同樣可以用上洋蔥式穿衣法。

Tips:換尿布也是散熱的過程

喂母乳的時候,因為捂著一直喂,最後麻麻和寶寶渾身都是汗,因此,醫生會建議吃奶時保持寶寶在一個涼快的狀態,溫度偏低的情況下,有助於説明寶寶保持清醒地吮吸,餵奶的中途換個尿布,也是散熱的一個過程。

小編有話說關於現在流行提到的耐寒訓練,小編覺得寶寶適當少穿或是多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是有必要的,但真像戰鬥民族的寶寶一樣,冰天雪地還光手光腳,那還是有點誇張的。寶寶還是得穿的暖暖的,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不要讓衣服妨礙寶寶的日常活動。 多變的天氣裡你是怎麼給寶寶穿衣的,趕緊跟其他麻麻一起留言分享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