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月經失調警惕排卵期出血

月經失調, 也稱月經不調。 婦科常見病 。 表現為月經週期或出血量的異常, 或是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症狀。 病因可能是器質性病變或是功能失常。 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內分泌病、流產、宮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腫瘤(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經失調。

基本症狀

1.經期提前。 月經提前指平時月經週期正常, 突然出現月經週期縮短, 短於21天, 而且連續出現2個週期以上, 但月經量正常。 屬於排卵型功血基礎體溫雙相, 卵泡期短, 僅7~8天, 或黃體期短於10天, 或體溫上升不足0.5℃。

2.經期延遲平時月經規律,

Advertisiment
月經錯後7天以上, 甚至40~50天一行, 並連續出現兩個月經週期以上, 但月經量正常。 有排卵者, 基礎體溫雙相, 但卵泡期長, 高溫相偏低;無排卵者, 基礎體溫單相。

3.經期延長月經週期正常, 經量正常, 但經期延長, 經期超過7天以上, 甚至2周方淨。 有炎症者平時小腹疼痛, 經期加重, 平時白帶量多, 色黃或黃白、質稠、有味。 黃體萎縮不全者同時伴有月經量多;子宮內膜修復延長者在正常月經期後, 仍有少量持續性陰☆禁☆道出血。

4.月經失調月經先後不定期、月經提前或延遲, 週期或短於21天, 或長於35天。 5. 月經中期出血(又稱經間期出血、排卵性出血)指兩次規律正常的月經週期中間出現的出血, 是由於雌激素水準短暫下降, 使子宮內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導致的子宮內膜脫落引起的出血。

Advertisiment

排卵期經常出血應檢查

月經乾淨後大概一星期或者十天左右又有點出血大多數為“月經中期出血”, 也稱排卵期出血, 常伴排卵痛, 受排卵刺激和雌素波動會引起少量出血(1~3天)和腹痛。 個別患者出血較多, 並持續到月經期而形成假性月經頻發。 女性的月經週期主要是通過丘腦-垂體-卵巢內分泌軸調節, 女性激素的分泌不是一成不變的, 如果偶爾出血, 且出血量不多可繼續觀察, 多數人可自行好轉;如果經常出現中期出血, 或出血量多, 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少量的女性激素。 另外, 經常出現不正常的中期出血, 應去醫院檢查, 排除陰☆禁☆道、宮頸、子宮內膜及卵巢的病變, 以免延誤病情。

Advertisiment

無排卵型月經失調會不育

至於月經反復來襲會不會影響生育, 首先應明確月經紊亂的類型, 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為無排卵型月經失調;另一類為有排卵型月經失調。 無排卵型月經失調不排卵, 因而會造成不育。 有排卵型月經失調雖然有排卵但因黃體功能異常, 故此可能不孕或易於孕早期流產。 這兩類月經失調經治療後均可能恢復正常月經, 有排卵就能恢復懷孕的可能, 可以生育。

另外, 排卵中期出血也可能會引起不孕。 主要是因為患者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禁☆生☆禁☆活, 錯過受孕時機所致, 不過經過治療後也會有生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