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近寶寶很不聽話,不過一兩歲的寶寶也會叛逆嗎?

最近寶寶很不聽話, 不過一兩歲的寶寶也會叛逆嗎?基本上寶寶不聽話任性都是有原因的, 你有沒有做錯的地方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一兩歲的寶寶也會叛逆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兩歲的寶寶也會叛逆嗎?

經歷過terrible2(可怕的兩歲)的家長, 也許會用盡畢生的耐心和自控力。 寶寶的行為有時極端有時反常, 可能剛剛還活潑亢奮, 一會又沉默寡言了。 這一刻他還不停地跑來跑去, 下一刻又一動不動了。 明明能自己完成一件事情, 卻偏偏要你幫忙, 等到你要幫助他的時候, 他又非要自己來做了。 吵著要吃一樣東西,

Advertisiment
過一會做好了, 他又不吃了。 媽媽忙的時候, 非要媽媽抱抱, 等媽媽閑下來了他又對媽媽不理不睬。 他會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真的搶了回來又扔在一旁不喜歡了。 這就是terrible2的魅力。

遵照孩子的“規矩”

昨晚我給寶寶講入睡故事時, 一個《醜小鴨》講了三十幾遍, 仿佛進入了無限迴圈, 而正當她已經合上眼睛我以為入睡的階段, 爸爸下班回來了, 他又要爸爸講《小綿羊》, 一講又是二三十遍, 不厭其煩。 快兩歲的寶寶, 情緒總是很緊張, 他認清楚家庭關係更能認清親子關係, 但他在意的是, 父母是否像他一樣全情地投入這種關係, 他不確定父母是否時刻愛他。 因此表現出焦慮, 缺乏安全感, 躁動, 頑固。

這個年紀的寶寶會給自己樹立一些規矩,

Advertisiment
來幫助他在做選擇時解決內心的衝突。 吃飯時, 經常是媽媽在左邊坐著, 忽然坐在了右邊, 他就會產生焦慮。 平時先穿衣服再穿褲子, 這次先穿褲子, 他也會立刻發脾氣。 去公園玩每次都是同一條路線, 這次更改了不熟悉的路線, 他會表現反抗。 進屋時不走往常走的那扇門, 也許在他眼裡就會是破壞了規矩。 所以想免除這些摩擦的話, 一定要先瞭解他的“規矩”。

因為對很多事物的不確定, 導致了寶寶的不安分, 蠻橫, 霸道, 有些誇張的行為表現。 我的寶寶生氣時會用力拍自己的腦袋, 咬自己的手指頭, 往往是在我們大人做事並沒有遵照他的想法時。 大人此時要做出必要的改變, 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意願和想法,

Advertisiment
寶寶的這種發洩行為也逐漸減少了。

尊重孩子的選擇

尊重孩子的權利, 就是要征得孩子的同意, 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這也是民主家庭中父母應該具有的義務。 不要說一歲兩歲的孩子沒有想法, 我發現自從每次出門前我都徵求他的意見, 問問他想去哪裡, 他都會全程乖巧聽話並保持高漲的情緒, 而不是像之前那樣三分鐘熱度, 玩一會就懈怠了。 準備飯食時適當詢問他的喜好, 今天想吃麵條還是米飯, 雞肉還是魚肉?你以為一歲的寶寶聽不懂, 僅僅因為他不會回應, 而你的詢問卻使他倍感尊重。 當然大一點的寶寶會說嗯或搖頭, 再大一點的直接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了。

有時帶寶寶逛街買衣服, 我會讓她自己選擇她喜歡的款式,

Advertisiment
一歲的他就可以自己挑選衣服了, 如果真的不合適, 請不要把衣服扔回去說你穿不了, 而是給他試穿, 讓他嘗試理解這個過程, 如果真的太大或太小, 可他又固執的想要時, 大可不必回絕他, 在他眼裡衣服不僅僅是穿在身上才好看的, 這也是一種玩具不是嗎。 一歲半的他現在已經可以為家人挑選衣服了, 黑色深色系的他會說爸爸和爺爺的, 紅色彩色系的是媽媽和奶奶穿的, 而媽媽試穿後他也會像小大人兒一樣做出點頭搖頭的評判, 他的選擇得到了應有的尊重, 借此機會更是大大增強了寶寶的自信心。

避免當眾批評

家裡阿姨有一次抱著寶寶去鄰居家做客, 出門時阿姨讓他說再見,

Advertisiment
他躲閃不說, 阿姨即說了個“小笨蛋”, 恰好我出去接他們遇到了這個場面。 回家後我向阿姨表明, 學說話期間加以引導是正確的, 但要避免一些負面言語。 有的父母認為, 當面指責孩子會起到激發的效果, 也會挽回自己的顏面, 證明自己的孩子其實是會說的, 殊不知極大挫傷了孩子的自信, 也影響了親子關係。 說話前首先是傾聽, 當挺多了“小壞蛋”“壞東西”“小霸王”一類的詞語, 他就可能真的成為這一類人, 更有甚會永遠不聽你的勸導, 一直和你唱反調。 尤其是在有不熟識的人在旁邊, 對待孩子的心態要遠遠大於家長的面子, 不說再見不代表你沒有把孩子教育好, 而真正傷害了他才是真的沒有教育好。

講故事闡明道理

對待兩歲的寶寶,90後媽媽屢試不爽的一招是講故事講道理,直接的指令是很難達到預期的要求的,不妨試試寓教於樂,講講故事,引申出道理。以故事中正面人物的形象,為聽者樹立榜樣,明白無誤地將自己的主旨傳達出來,會更加富於感染力和鼓勵性。由於對比鮮明生動,往往能使孩子在不經意中得到自我反省的機會,從而接受父母的意見。

比如你不想讓他亂扔東西,編一個“小熊愛歸納”的故事給他聽,當他再到處亂扔時會想起小熊是怎麼做的。比如他挑食,那麼“愛吃飯的小獅子成了森林之王”……這樣的道理,他很愛聽,也很樂意去效仿。特別是兩歲前後的寶寶,對繪本對故事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趁此時機多加培養看書的興趣樂趣豈不是一舉兩得。

對待兩歲的寶寶,90後媽媽屢試不爽的一招是講故事講道理,直接的指令是很難達到預期的要求的,不妨試試寓教於樂,講講故事,引申出道理。以故事中正面人物的形象,為聽者樹立榜樣,明白無誤地將自己的主旨傳達出來,會更加富於感染力和鼓勵性。由於對比鮮明生動,往往能使孩子在不經意中得到自我反省的機會,從而接受父母的意見。

比如你不想讓他亂扔東西,編一個“小熊愛歸納”的故事給他聽,當他再到處亂扔時會想起小熊是怎麼做的。比如他挑食,那麼“愛吃飯的小獅子成了森林之王”……這樣的道理,他很愛聽,也很樂意去效仿。特別是兩歲前後的寶寶,對繪本對故事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趁此時機多加培養看書的興趣樂趣豈不是一舉兩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