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書評三:陪伴青春期男孩一起成長

文/藍莓兔子

每當我們提到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特別是男孩時, 總是會不可避免地變得頭疼起來。 叛逆、倔強、冷漠、易怒, 幾乎成了青春期男孩的代名詞, 不管是在學校、家庭還是身處社會, 大多數青春期男孩們的表現都不盡人意,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父母眼中, 已經和從前那個乖巧懂事的小男孩大相徑庭, 即使是最乖的青春期男孩, 也開始表現出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明顯徵兆:不再輕易接受父母的一切安排;對家長的嘮叨表現出厭惡抵觸情緒, 甚至會莫名其妙地發怒;對周圍的一切表現得滿不在乎;開始嘗試一些令人擔憂且帶著危險訊號的習慣……相信對所有家有青春期男孩的家長來說,

Advertisiment
內心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困惑, 因為無法適應孩子的改變而開始慌亂、六神無主, 繼而採用責駡發怒等方式渲泄內心的不安。 然而, 當家長這樣做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 其實孩子只是處於一段特殊的生理時期, 體內潛在的激素變化引發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變化, 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思考方式呢?當你的孩子正在經歷從男孩到男人的重要發展階段時, 究竟怎樣才能幫助他們完美地實現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長和蛻變呢?

這本《媽媽如何幫助男孩成長為男人》, 正是為了給迷茫的家長們指點迷津尋找出路的。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我覺得它並不象書名所述那樣僅局限于媽媽閱讀, 書中介紹了青春期男孩的內在特徵、性格要素、母親及父親對於男孩的影響, 以及如何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等方面的內容, 不管是對於女性讀者還是男性讀者, 都是頗為有益的。

對家長而言, 首先應該做到的是瞭解男孩的生理和心理特徵, 切忌用女孩的標準去要求男孩。 他們天生就具有和女孩不同的身體結構和性格特點, 這就使得他們在表達能力、注意力持續時間、自製力以及規則遵守等方面, 表現得明顯不及同年齡段的女孩。 然而如果以此為理由要求甚至苛責他們, 卻只會適得其反, 使得他們對家長心生厭惡, 從而激發更為強烈的抵觸情緒,

Advertisiment
完全封鎖自己和家長交流溝通的所有途徑。 要知道, 家長那強烈的語言攻勢, 對男孩而言, 就像炮彈一樣可怕;喋喋不休的說教, 則除了會令他們如臨大敵般緊張外, 於事無補。

我很贊同《媽媽如何幫助男孩成長為男人》中提出的一個觀點, 即“努力關注男孩做得好的地方, 而不要苛責他的缺點”。 母親有責任控制自己的情緒, 學習一些與男孩溝通的技巧, 儘量挖掘他們內在的天賦潛能, 而非緊盯著他們的短處。 因此, 在理解男孩的基礎上, 家長應該對他們的弱點表現出適當的寬容, 用溫柔簡潔的語言與其溝通, 盡可能地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後果, 而非用強硬的態度發號施令。 當他們取得進步時, 應適時地給予肯定和讚美,

Advertisiment
為他們貼上好男人的標籤, 樹立優秀男人的楷模(最好的楷模當屬對孩子言傳身教的父親, 所以父親對於男孩的性格培養,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而引發他們內心潛在的自豪感。

顯然, 父母對孩子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男孩需要從母親身上學習敏銳、憐憫、理解、尊重和關懷他人, 從父親身上學習正直、勇敢、責任、承擔以及自我約束。 這種源自父母雙方的性格優勢, 集中投射在青春期男孩身上, 便可將他們塑造成為一個正直悲憫、勇於承擔的男子漢, 一個健康、強壯、勇敢、忠誠, 懂得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能夠從失敗中總結教訓, 並且迅速地恢復信心, 敢愛敢恨, 合理地辯識並規避危險的男人。

《媽媽如何幫助男孩成長為男人》中還介紹了毒☆禁☆品、色☆禁☆情影像等負面因素對青春期男孩的影響,

Advertisiment
以及可能的處理方式、如何説明孩子建立信仰、培養優良品質、如何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和培養批判性思維。 作者甚至在最後一章提出了男孩要想打動一個女孩的芳心, 需要具備何種性格特質。 儘管從年齡而言, 青春期男孩談戀愛為時尚早, 但讓他們儘早瞭解一些社會規則也並非壞事。

這是一本很專業的關於養育青春期男孩的書, 尤其是列在文章末尾的參考文獻, 更加突顯出作者認真嚴謹的寫作態度, 委實令人欽佩和感動。

《媽媽如何幫助男孩成長為男人》, (美)裡克・詹森 著, 外文出版社, 2011年9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