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是是非非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8大誤區

要做到正確使用抗生素, 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抗生素究竟是一類怎樣的藥物, 對哪些疾病最有效。 抗生素以前被稱為抗菌素, 是抗菌消炎藥中最大的一類。 它不僅能殺滅細菌而且對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 由此不難看出, 用抗生素治病主要針對的是細菌感染引發的疾病。 假若用抗生素去治療病毒性☆禁☆感冒就是一種對抗生素的濫用, 不但無助于疾病的康復, 還會給寶寶身體帶來額外的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對抗生素還有哪些誤解, 究竟該怎樣做到正確使用抗生素呢?

Advertisiment

常見抗生素使用誤區

1、抗生素就是消炎藥

引發炎症的原因多種多樣, 細菌可以引發炎症, 病毒也可以。 抗生素只對細菌引起的炎症有效, 而對局部軟組織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無效。

抗生素消炎, 並不是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 而是通過殺滅引起炎症的微生物來緩解症狀。 如果消炎時不加辨症, 魯莽地把抗生素和消炎藥畫上等號。 寶寶稍有炎症症狀, 就急忙吃抗生素壓一壓, 很可能不但無法治癒疾病, 還會給寶寶身體帶來傷害。 因為人體記憶體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 如果濫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症, 抗生素進入人體後將會壓制和殺滅人體內的有益菌群,

Advertisiment
引起菌群失調, 導致寶寶抵抗力下降, 反而不利於對疾病的抵抗。


抗生素越貴越好嗎?

價格高低不是衡量抗生素藥效好壞的標準, 抗生素使用最好做到因人、因病, 個性化給藥。

首先媽媽需要明確一點, 不是所有抗生素對所有細菌感染都有很好的療效。 每種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 不同抗生素對不同細菌的殺滅或抑制作用也會有側重。 比如價格低廉的紅黴素對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療效很好, 而價格昂貴的三代頭孢菌素對付這些疾病反而不如紅黴素有效。

另外, 即使面對兩種或多種抗生素都對該種疾病有效時, 也建議優先給寶寶選擇初級抗生素, 這樣一旦初級抗生素的療效不夠理想,

Advertisiment
或是寶寶對其產生抗藥性, 還有升級更高級抗生素的餘地。

2、抗生素是治療感冒的特效藥

病毒和細菌都可能引起感冒, 抗生素只對細菌引起的感冒有效。 而事實上, 80%的感冒都屬於病毒性☆禁☆感冒, 抗生素對它是無能為力的。

寶寶感冒時, 很多媽媽習慣自己用複方感冒藥搭配一點消炎藥(抗生素)給寶寶自行治療。 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寶寶是病毒性☆禁☆感冒, 吃抗生素不但對治療沒有幫助, 還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 等寶寶哪天真的感染了細菌, 抗生素的藥效反而不那麼理想了, 導致疾病越來越難治。

3、一種抗生素不管用, 要馬上換另一種

任何藥物起效都需要一個過程, 一般使用抗生素3天, 症狀沒有明顯緩解,

Advertisiment
或持續加重, 才會考慮更換。

很多媽媽很心急, 認為抗生素應該一用就見好。 常常會發出:“怎麼輸著抗生素, 孩子還燒啊?”這樣的疑問。 其實, 抗生素起效需要一定的週期, 不會立竿見影, 一般2天左右才會顯現效果。 另外, 抗生素療效好壞受很多因素影響, 給藥途徑不當或是寶寶全身免疫功能狀態等因素也會影響抗生素療效。 並不一定是藥物本身不起作用。 頻繁更換藥物會導致產生多種藥物的抗藥性, 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幾種抗生素一塊吃, 病就會好得快嗎?

4、幾種抗生素一塊吃, 病好得快

聯合使用抗生素會增加不合理用藥因素, 甚至產生毒副作用。

不合理的聯合使用抗生素, 不但不能增加療效, 反而可能降低療效,

Advertisiment
而且容易產生一些毒副作用和細菌對藥物的耐藥性。 聯合用藥種類越多, 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就越高。 一般來說, 能用一種抗生素解決的問題, 最好避免聯合使用。

5、不燒了就可以停藥了

擅自停藥有可能導致病情反復。

有些媽媽認為抗生素不好, 希望盡可能減少抗生素使用, 一看到寶寶病情好轉, 就擅自給寶寶停藥。 事實上, 抗生素治療是有週期性的, 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夠必須的週期。 不發燒了, 並不代表體內的細菌完全被消滅, 擅自停藥, 無法掃清殘餘細菌, 很可能導致病情反復。

6、寶寶服藥劑量是成人劑量減半

使用抗生素劑量必須科學, 否則可能會引起嚴重副反應。

抗生素的使用劑量通常需要醫生根據寶寶的病情、體重和體表面積計算得出。 媽媽不要擅自給寶寶服用抗生素。一旦服用過量,反而會對寶寶身體造成傷害。藥量越大病好得越快的觀點也是錯誤的。

7、抗生素可以用來預防感冒

抗生素沒有預防作用。

抗生素是用於抑制和殺滅細菌或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它致病微生物的,並不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相反,長期使用抗生素還會引起細菌耐藥等不良後果。

8、輸液比口服抗生素更好

當寶寶病情並不是特別嚴重的時候,媽媽未必一定要追求“藥到病除”。

輸液由於藥物直接入血,不需要經過口服後消化吸收的過程,藥效發揮的速度的確比口服要快。但是,當寶寶病情並不是特別嚴重的時候,媽媽未必一定要追求“藥到病除”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針對中耳炎等細菌感染,過早使用抗生素反而容易導致病情復發。這是因為寶寶遭遇細菌感染時,機體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形成抗體。過早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情,沒有給機體形成抗體的時間,這樣機體對下一次該種細菌的侵襲依然沒有防禦能力。所以,對於沒有使用過抗生素,且病情不很嚴重的寶寶,醫生仍然建議從口服抗生素開始。


如何應對抗生素的副作用呢?

關於抗生素,媽媽還關心

1、什麼是“廣譜抗生素”?

廣譜抗生素是相對窄譜抗生素而言的。所謂“譜”就是範圍的大小,相對來說有針對性的窄譜類抗生素更安全,更實用。如果明確瞭解致病微生物,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先從窄譜抗生素用起。但如果寶寶出現全身症狀,又難以明確病原微生物時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總的來說,抗生素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就不用廣譜。

2、白細胞高就一定要吃抗生素嗎?

借助血常規判斷寶寶是否是細菌感染,是一種推測性診斷。通常細菌感染引起白細胞增高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並不排除某些病毒感染,比如川崎病也有引發白細胞增高的可能。醫生借助血常規結果,和對寶寶症狀的綜合分析,對病情做出推斷,如果細菌感染的幾率很大,就會建議寶寶服用抗生素,但這其中不排除有一定程度的誤差存在。因此,媽媽也不能一味憑藉寶寶的血常規報告,就做出是否使用抗生素的決定,血常規在判斷寶寶病情的過程中,只是一個參考。寶寶服用抗生素3天,病情仍無明顯好轉,仍高熱不退的話,就要及時再次就診。

3、如何應對抗生素副作用?

胃腸道反應:非常嚴重的胃腸道反應,醫生可能會視情況選擇給寶寶停藥。如果僅僅是輕微的噁心、嘔吐或腹瀉,媽媽可以在服藥前稍微讓寶寶吃些東西,也可在兩次藥之間給寶寶服用一些益生菌。

皮疹:寶寶服用抗生素後如果出現皮疹,可能是對藥物的過敏反應。但也不能排除是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狀。媽媽一般很難自行判斷,為最大限度避免延誤病情,最好能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Tips:C反應蛋白檢查是什麼?

很多媽媽發現,醫生在給寶寶進行血常規檢查的同時,往往會進行一種叫做“C反應蛋白”的檢查。這種檢查是做什麼用的呢?人類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在感染和組織損傷時血漿濃度快速、急劇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病變好轉時,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可幫助醫生判斷寶寶感染的嚴重程度。在進行血常規檢查的基礎上,進行C反應蛋白檢查是有意義的。

媽媽不要擅自給寶寶服用抗生素。一旦服用過量,反而會對寶寶身體造成傷害。藥量越大病好得越快的觀點也是錯誤的。

7、抗生素可以用來預防感冒

抗生素沒有預防作用。

抗生素是用於抑制和殺滅細菌或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它致病微生物的,並不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相反,長期使用抗生素還會引起細菌耐藥等不良後果。

8、輸液比口服抗生素更好

當寶寶病情並不是特別嚴重的時候,媽媽未必一定要追求“藥到病除”。

輸液由於藥物直接入血,不需要經過口服後消化吸收的過程,藥效發揮的速度的確比口服要快。但是,當寶寶病情並不是特別嚴重的時候,媽媽未必一定要追求“藥到病除”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針對中耳炎等細菌感染,過早使用抗生素反而容易導致病情復發。這是因為寶寶遭遇細菌感染時,機體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形成抗體。過早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情,沒有給機體形成抗體的時間,這樣機體對下一次該種細菌的侵襲依然沒有防禦能力。所以,對於沒有使用過抗生素,且病情不很嚴重的寶寶,醫生仍然建議從口服抗生素開始。


如何應對抗生素的副作用呢?

關於抗生素,媽媽還關心

1、什麼是“廣譜抗生素”?

廣譜抗生素是相對窄譜抗生素而言的。所謂“譜”就是範圍的大小,相對來說有針對性的窄譜類抗生素更安全,更實用。如果明確瞭解致病微生物,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先從窄譜抗生素用起。但如果寶寶出現全身症狀,又難以明確病原微生物時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總的來說,抗生素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就不用廣譜。

2、白細胞高就一定要吃抗生素嗎?

借助血常規判斷寶寶是否是細菌感染,是一種推測性診斷。通常細菌感染引起白細胞增高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並不排除某些病毒感染,比如川崎病也有引發白細胞增高的可能。醫生借助血常規結果,和對寶寶症狀的綜合分析,對病情做出推斷,如果細菌感染的幾率很大,就會建議寶寶服用抗生素,但這其中不排除有一定程度的誤差存在。因此,媽媽也不能一味憑藉寶寶的血常規報告,就做出是否使用抗生素的決定,血常規在判斷寶寶病情的過程中,只是一個參考。寶寶服用抗生素3天,病情仍無明顯好轉,仍高熱不退的話,就要及時再次就診。

3、如何應對抗生素副作用?

胃腸道反應:非常嚴重的胃腸道反應,醫生可能會視情況選擇給寶寶停藥。如果僅僅是輕微的噁心、嘔吐或腹瀉,媽媽可以在服藥前稍微讓寶寶吃些東西,也可在兩次藥之間給寶寶服用一些益生菌。

皮疹:寶寶服用抗生素後如果出現皮疹,可能是對藥物的過敏反應。但也不能排除是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狀。媽媽一般很難自行判斷,為最大限度避免延誤病情,最好能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Tips:C反應蛋白檢查是什麼?

很多媽媽發現,醫生在給寶寶進行血常規檢查的同時,往往會進行一種叫做“C反應蛋白”的檢查。這種檢查是做什麼用的呢?人類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在感染和組織損傷時血漿濃度快速、急劇升高的主要的急性期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病變好轉時,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可幫助醫生判斷寶寶感染的嚴重程度。在進行血常規檢查的基礎上,進行C反應蛋白檢查是有意義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