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是否該讓寶寶使用安撫奶嘴

爸爸媽媽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遵循著很多古老的程式, 比如給寶寶用安撫奶嘴, 給還不到1歲的寶寶買很複雜的玩具, 現在看來, 其實這些都是不科學的。

我們在很多電影電視劇裡看到, 有些單親爸爸不知道如何對付該吃奶的寶寶, 就會在他的嘴裡塞上一個安撫奶嘴, 讓他的吸吮欲望得到滿足, 即便是餓了, 也不再哭鬧。 還有很多廣告裡的寶寶都嘴裡叼著個奶嘴在向前方張望。

其實這些都是對正在照顧著0~1歲寶寶的父母們的誤導。

寶寶對安撫奶嘴的情結, 應該追溯到子宮內的胎兒期。 吸吮反射是哺乳類動物求生的本能,

Advertisiment
胎兒在羊水裡無所事事, 就會吸吮自己的大拇指自娛, 所以手指是先天配備的第一個安撫奶嘴, 有的胎兒或嬰兒還不一定慣用大拇指, 而對其他手指有偏好呢。 這個小把戲的意義, 不只是自我滿足口欲, 嬰兒持續需要滿足吸吮反射才會有安全感。

丫丫從小是喂哺母乳的, 因為母乳泌乳速度不及人工奶瓶, 所以她需要更用力, 耗更久的時間吸吮, 自然滿足了吸吮的需求。 所以她並不十分依賴奶嘴, 反而在給她改為奶嘴餵奶的時候, 她還有些不太適應, 因為奶嘴的質感與母親的乳☆禁☆頭不同, 有些寶寶還因此拒吃奶嘴。

但是比丫丫稍小一點的樓上的嬌嬌, 就一時半刻也離不開奶嘴, 因為嬌嬌的媽媽在生她的時候沒有奶水,

Advertisiment
一直使用的是奶嘴, 以致嬌嬌都快1歲了, 還是需要奶嘴的安撫。

幫嬌嬌戒除奶嘴成了嬌嬌媽媽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花掉嬌嬌爸爸媽媽不少時間和腦筋。 當然在安撫奶嘴塗上辣椒油或萬金油的做法, 是不合適的。 下面提供了一些幫助寶寶戒除安撫奶嘴的做法:

循序漸進。 讓一個寶寶突然戒掉奶嘴通常要花幾個星期的時間, 但這事急不得。 如果你慢慢來, 你會發現一切更好掌控。 通常白天比較好辦, 但是晚上孩子都很難離開奶嘴, 所以你可以把晚上作為最後的“攻堅項目”。 先保證孩子白天不再依賴奶嘴, 然後將重點放到晚上, 一步一步來。

分散目標。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適當幫他“忘記”安撫奶嘴,

Advertisiment
不要把奶嘴放在明顯位置, 甚至奶瓶也要放在寶寶看不到的位置。 當孩子哭著要他的奶嘴時, 馬上找點別的事情來吸引他。 如果孩子專注于某件事情, 那麼吮奶嘴就是多餘的了。 不妨給他玩玩具或者帶他出去找找別的小朋友。 但是, 切記不要用食物來賄賂他。

除此之外, 爸爸媽媽們對寶寶的智力發展也要重視。 很多爸爸一看到自己的寶寶聰明伶俐, 就會採購來大量很“先進”的玩具, 美其名日開發智力。 其實寶寶快1歲時, 大多數喜歡拿東西當鼓敲。 而且此時寶寶的敏感期只是抓、咬, 他並不懂得真正的玩具的原理和玩的方法。 孩子知道這樣做, 會產生不同的聲響, 而且用力強弱不同, 產生音響的效果也不同。

Advertisiment
比如, 用木塊敲打桌子, 會發出啪啪的聲音;敲打鐵鍋則發出當當聲;兩手各拿一塊木塊對著敲, 聲音似乎更為奇妙。 嬰兒很快就學會選擇敲打物, 學會控制敲打的力量, 隨即發展了他自身動作的協調性。 抓咬也是他識別事物的方式之一, 通過抓咬理解這件東西的材質。

所以, 這個時期我們並不給自己的寶寶丫丫買些很複雜的玩具, 只需找一些帶把的勺子、玩具錘子、玩具小鐵鍋、紙盒之類的東西就足夠了。 最複雜的, 要算小狗車了, 但小狗車的造型簡單, 色彩也很簡單, 丫丫也是在不斷地摸索中開始玩玩具的。

除此之外, 紙尿褲的使用也是一個誤區。

有些家長為了圖方便, 從寶寶一出生就選擇了紙尿褲, 紙尿褲裡面有一層用吸水材料做成的襯裡。

Advertisiment
這層襯裡一般是無紡布做的, 下面一層才是吸水棉,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 排泄機能不完善, 排泄時間也不固定, 有些媽媽給孩子換洗的次數較少或包得太緊、不透氣容易造成皮膚傷害, 排泄物長久接觸寶寶肌膚, 導致新生寶寶皮膚發紅、糜爛, 發生尿布皮炎、肛周炎等疾病。

有的孩子皮膚過於敏感, 用紙尿褲時常出現皮膚疾患。

我們在丫丫出生的時候, 只選擇一些棉布用沸水煮過, 再用酒精消毒, 晾曬後給丫丫用, 用個一兩次就換新的。 用棉布做的尿布可以親近寶寶的肌膚, 讓寶寶更加舒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