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是什麼造就了孩子的“自私任性”?怎樣彌補?

1、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有穩定和諧的家庭、能夠從家人身上感受到關愛和幸福的孩子會更容易主動為他人著想, 而那些生活在缺少關愛、缺少教養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 則會首先為自己的需要考慮, 先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

2、考慮環境的因素。

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的, 有時候, 你該停下來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那樣, 他的自私任性沒準兒是因為他感覺被忽視或者因為他嫉妒(可能是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 你是不是剛剛旅行歸來, 或者最近家裡有一位逗留太久的訪客, 抑或是近期他的兄弟姐妹變成了家裡的焦點?有時候,

Advertisiment
自私任性只是缺乏關愛的表現。

“糟糕環境因素”是由蘿拉·大衛和珍妮絲·肯瑟在他們合著的書《成為你想做的父母》中提出的概念。 它是指環境中那些破壞孩子成長到最佳狀態或者阻礙孩子達到你的期望的因素。 有時候, 可能是因為你把小孩放在了不恰當的環境中, 例如, 把兩歲的寶寶放在了嘈雜的店鋪裡, 這個剛剛蹣跚邁步的小孩子晚上會睡不著覺, 這就是糟糕的環境因素所致。 5歲的孩子背負著過於沉重的培訓任務, 這也是一個糟糕的情況。 10歲的孩子在通宵聚會上玩到很晚或者跟一群同齡孩子整天不吃東西, 這也是不良的環境因素。 這些都是由於家長沒有及時阻止或者沒有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

Advertisiment
或者沒有盡到家長的責任。 通常, 這都不是孩子的過錯。

糟糕的環境因素

3、自私任性有時候會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下表現出來。

這也可以歸結為糟糕環境因素。 你的孩子是不是一上飯桌就開始任性?或者當媽媽一回到家就開始鬧騰?或者每次你出去赴宴前, 他就會鬧騰一番?還是當你們去他爺爺奶奶家時, 或者去上培訓班之前?

4、考慮你自己的因素。

你是不是不久前剛把重心從他身上移開?他的自私其實不是他的錯, 因為一直以來, 他被放在第一位去考慮, 你根本沒有給過他機會去適應當他自己不再是焦點的時候該怎麼辦, 也沒有給他機會去為別人考慮。 或者是因為, 你的立場太軟弱,

Advertisiment
當他一哭二鬧, 你就屈服投降順從他的要求, 於是, 他就明白了——我的想法最重要, 什麼立場原則通通沒有用。

5、有時候, 你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卻助長了他的自私。

你是否會因為沒時間陪兒女, 覺得虧欠, 而去滿足他們提出的要求呢?或者為了討好他們就去滿足?或者因為沒有時間陪他, 而用物質來彌補他?因為陪伴孩子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 “我顧不過來, 所以只能這樣了”, 這難道不是你的問題嗎?還能是誰的問題?

6、想像孩子跟誰在一起時最任性。

孩子往往是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現得不一樣。 問問自己:他是不是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在一起時很自私, 跟朋友在一起時卻不這樣?是不是跟爸爸在一起時很任性, 在媽媽面前卻好一些?是不是在某個人面前一點都不任性?通過這個發現,

Advertisiment
對找出孩子自私的原因會有很大幫助。

7、施以教育。

有時候, 我們會因為孩子的自私任性而生氣憤怒, 但孩子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可以花點時間跟他解釋一下“自私”:如果你只為自己考慮, 只想到自己的願望或需要, 而不去想別人也有他們的想法或需要。

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 還可以進一步解釋:“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的感受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說, 你覺得你的想法比我的想法重要, 而我又會覺得我的想法比你的想法重要, 這說明我們兩個都很自私, 都是只為自己考慮。 要知道, 長大成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著去接受別人的想法跟你自己的想法同樣重要。

Advertisiment
”注意, 一定要在一個冷靜平和的氛圍中跟孩子進行這番對話。

8、制定規矩。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慣了, 而且又是獨生子女或第一個孩子, 糾正他可能會有點困難。 儘管如此“遊戲規則”仍掌握在你的手中, 你可以規定:“在我們家中, 每個人都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 這是對別人的一種關心和體貼, 你也要學會這樣。 ”並且告訴孩子:“如果不這樣做, 我會給你指出來, 然後你就知道這需要去改變一下, 因為家裡人都需要遵守這個規則。 ”

9、發現苗頭, 及時指出。

要讓孩子清楚, 自私任性是行不通的, 是不能夠被容忍的。 可以具體地向孩子描述一下前因後果, 並告訴他你的期望。 例如, 你可以說:“橫躺在沙發上, 別人沒有地方坐, 我希望你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 並且騰點地方給別人坐。”對於稍大點的孩子可以這樣說:“看這個節目可有點自私,你沒有想到你弟弟不適合看,你應該找個你倆都能看的節目。”孩子可能會有一些不情願或者壞情緒,但都是可以忽略的。

10、讓孩子知道後果。

給孩子指出他行為的不妥指出,此時他的感受並不能算得上後果。然而,如果他不能改變他的自私,就應該讓他知道這樣的後果會怎樣,可以適當的給予懲罰。(怎樣算是好的懲罰?點此閱讀)

11、最為重要的是,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和無私精神。

在孩子做對事情時的鼓勵要比做錯時的教訓有效得多。無論多大的孩子,都很看重父母對自己的看法。表揚時一定要具體:“你為哥哥騰出地方來坐,肯為哥哥著想,媽媽為你高興。”

告訴孩子,因為他無私的舉動,對其他人會有什麼作用。“當你問我今天過得怎麼樣時,我真的很開心,我知道你在為我著想了。”或者“你讓弟弟進到你的房間裡去玩,弟弟臉上樂開了花。”

這種做法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當他們好的行為得到肯定和表揚,以後何樂而不為呢?

12、輪流選擇晚餐、電視節目、遊戲。

可以每週拿出一天晚上,輪流讓家裡每個人決定是在家裡吃飯還是去餐廳吃,可以制定好規則:“平時我們學著互相尊重飲食選擇,所以我們每週拿出一天晚上的時間選出一個人來決定我們吃什麼,如果遵從,就不要有任何抱怨,你也可以不喜歡吃,甚至可以不吃,但是在餐桌上不能鬧彆扭。”如果有人說他不喜歡那種菜(或那個餐廳),你可以說:“我確信總有一種東西是你能吃的。”還可以輪流選擇電視節目、遊戲等。當然要考慮年齡因素。當較大的孩子選擇看《小美人魚》時,你一定要記得誇獎他:“我知道《小美人魚》一定不是你最想看的,但因為妹妹喜歡,你就選擇了這個,謝謝你。”

並且騰點地方給別人坐。”對於稍大點的孩子可以這樣說:“看這個節目可有點自私,你沒有想到你弟弟不適合看,你應該找個你倆都能看的節目。”孩子可能會有一些不情願或者壞情緒,但都是可以忽略的。

10、讓孩子知道後果。

給孩子指出他行為的不妥指出,此時他的感受並不能算得上後果。然而,如果他不能改變他的自私,就應該讓他知道這樣的後果會怎樣,可以適當的給予懲罰。(怎樣算是好的懲罰?點此閱讀)

11、最為重要的是,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和無私精神。

在孩子做對事情時的鼓勵要比做錯時的教訓有效得多。無論多大的孩子,都很看重父母對自己的看法。表揚時一定要具體:“你為哥哥騰出地方來坐,肯為哥哥著想,媽媽為你高興。”

告訴孩子,因為他無私的舉動,對其他人會有什麼作用。“當你問我今天過得怎麼樣時,我真的很開心,我知道你在為我著想了。”或者“你讓弟弟進到你的房間裡去玩,弟弟臉上樂開了花。”

這種做法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當他們好的行為得到肯定和表揚,以後何樂而不為呢?

12、輪流選擇晚餐、電視節目、遊戲。

可以每週拿出一天晚上,輪流讓家裡每個人決定是在家裡吃飯還是去餐廳吃,可以制定好規則:“平時我們學著互相尊重飲食選擇,所以我們每週拿出一天晚上的時間選出一個人來決定我們吃什麼,如果遵從,就不要有任何抱怨,你也可以不喜歡吃,甚至可以不吃,但是在餐桌上不能鬧彆扭。”如果有人說他不喜歡那種菜(或那個餐廳),你可以說:“我確信總有一種東西是你能吃的。”還可以輪流選擇電視節目、遊戲等。當然要考慮年齡因素。當較大的孩子選擇看《小美人魚》時,你一定要記得誇獎他:“我知道《小美人魚》一定不是你最想看的,但因為妹妹喜歡,你就選擇了這個,謝謝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