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季當心水痘找孩子

開學第一天, 彬彬高興地幫領回的新書“穿”上漂亮的外衣, 突然, 他發現小手指長出了一個晶瑩透亮的小泡泡, 癢癢的。 彬彬沒在意, 用手抓了抓就不管了。 傍晚回家時, 媽媽發現彬彬似乎渾身不自在, 小手到處亂抓, 走近仔細一看, 原來彬彬的臉上、身上都長出了許多紅色小痘痘。 媽媽慌忙帶彬彬上醫院治療。 經醫生檢查, 彬彬的背部、腹部、面部、手指長有許多大小不等的皰疹, 連口腔和眼結膜處都有, 還伴有輕微的發熱。 媽媽從沒見過孩子身上出現如此大面積的皰疹, 著急地問醫生是不是因為孩子接觸了什麼東西皮膚過敏。

Advertisiment
醫 生解答了她的疑問:“別擔心, 孩子是長水痘, 不是皮膚過敏, 一般來說不會有危險的。 ”

彬彬的情況相信很多媽媽都會遇到, 那麼, 水痘究竟是什麼?為何春季孩子容易得水痘呢?

水痘常見於2~10歲的孩子, 是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強的兒童常見病,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春季尤其多見。 一般來說, 呼吸道是水痘的主要傳播途徑, 此外還可通過接觸傳染, 如果孩子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 也會感染上水痘。

水痘是一種帶狀皰疹病毒, 它通過污染的空氣和物品進入孩子的鼻腔、口腔、咽部等處生長繁殖, 起初並無明顯症狀, 約2周後才會出現發熱和皮疹。 這種皰疹大小不一, 表皮薄且易破潰,

Advertisiment
破潰後的液體內含有病毒, 是傳染水痘的罪魁禍首。 皰疹可出現於身體的各個部位, 呈一小批一小批地出現, 此起彼伏, 一批水痘約2~3天乾燥結痂, 之後脫痂而愈, 所以在患兒皮膚上可見到丘疹、皰疹、痂皮同時存在, 這就是水痘疹的特點。 若全身都出現水痘, 則要1~2周後方可痊癒脫疤。 如果水痘沒有感染細菌, 一般不需抗菌素治療, 媽媽可給孩子口服一些板藍根、抗病毒口服液之類的抗病毒藥, 或煮一些清熱解毒的涼茶, 如綠豆水等。 有些家長以為, 出疹的面積越多好得越快, 甚至用一些催發疹的藥物為孩子治療。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它會導致全身水痘密集, 使病情加重, 孩子也會因為奇癢難忍、煩躁不安而用手去抓水痘,
Advertisiment
輕則留下疤痕, 重則可能造成細菌由局部感染病毒進入血液迴圈, 並在血液中生長繁殖, 引起敗血症。

雖然出水痘並不可怕, 但媽媽們一定要做好護理的工作。

●囑咐和管制患兒不要用手抓破痘疹, 特別是面部的痘疹, 以免感染化膿, 損傷較深的還可能留下疤痕。 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發生, 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 保持手部清潔。 媽媽可縫製一副毛邊向外的手套, 戴在孩子手上。 如果孩子口腔黏膜有皰疹影響進食, 可塗抹金黴素、魚肝油。

●患兒的被褥要勤曬, 衣服要清潔、寬大, 防止因穿過緊的衣服或蓋過厚的被子造成孩子發熱, 引起疹子發癢。

●個別水痘患兒會併發肺炎、腦炎。 如發現患兒高熱不退、咳喘, 伴有嘔吐、頭痛、煩躁不安、嗜睡等症狀,

Advertisiment
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另外, 雖然罹患水痘後可以終身免疫, 但同樣的過濾性病毒會潛伏體內, 日後可能引致帶狀匐行疹(俗稱生蛇)。

為免後患, 應小心飲食, 將病毒徹底消除:

●慎吃燥熱和滋補性的食物。

●出疹期間, 應每天用下列材料煲湯:紫草、芫荽、馬蹄(荸薺)、白茅根、竹蔗、紅蘿蔔。

●出疹過後, 可用膨魚腮煲粥, 或青天葵(或稱烏青葵)加瘦肉、少量南北杏煲湯, 以清肺熱。

在水痘高發的季節, 媽媽應儘量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 避免與水痘患兒接觸。 而對像彬彬一樣已患水痘的孩子應進行隔離, 避免傳染給其他孩子;暫時不要到學校或幼稚園等孩子密集的區域, 直至水痘完全結痂。 一般來講, 水痘病情輕, 併發症很少,

Advertisiment
絕大多數患兒都能順利康復。 (文/晏霏)

( 父母是寶寶的第一任教師,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媽咪愛嬰網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