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季帶娃踏青注意安全 花草蟲子都得留心

盼望著, 盼望著, 春天終於來啦!

孩子們和家長們都憋了一個冬天了, 終於可以出去“任性”地玩了。

週末風和日麗, 趕緊一起出去踏青吧。 不過, 去哪兒都得注意安全。

今天, 小編專門為大家送上帶娃踏青4大提醒, 希望大家都能夠愉快、安全出行!

提醒1:花花草草

(1)潛在危險:中毒

我們很難區分哪些植物是有毒的, 即使我們知道, 並且告訴了孩子, 也很難保證他們就乖乖地不去碰那些有毒的植物。 雖然大多數植物毒素不一定帶來生命危險, 但碰到它們, 也會令孩子的皮膚難受好幾天。 所以, 踏青時, 要給孩子穿上長袖衣和長及腳踝的褲子。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還是碰了那些有毒的植物, 皮膚已經有反應, 最好回家後馬上給他洗一個淋浴, 以儘量減少毒素在身體上的殘留, 然後抹一些類固醇藥膏。 如果情況很嚴重, 要帶孩子去看醫生。 孩子當天穿過的衣服, 從裡到外都要清洗一遍。

(2)潛在危險:紮傷

在野外, 不能大撒把地讓孩子到處鑽。 要知道, 有些漂亮的花可不是好惹的, 它們往往身上帶刺, 孩子即使穿著長衣長褲, 小手、小臉也會暴露在外, 如果不注意, 很有可能被紮傷、劃傷。

(3)潛在危險:過敏

春季是我們的皮膚最脆弱的季節。 因為春天天氣多變, 氣溫忽高忽低, 皮膚一時無法適應, 容易出現問題。 加上春天皮膚的皮脂腺分泌功能增強, 毛孔張開,

Advertisiment
皮膚密度減小, 各種病菌很容易入侵, 易誘發過敏性皮炎, 皮膚上出現小紅疹, 脫皮、紅腫和瘙癢。 所以, 如果孩子以前有過過敏史, 春遊時盡可能回避有花之處。 也可以事先口服抗過敏藥物。

提醒2:蟲蟲

(1)潛在危險:“萊姆病”(lyme disease)

萊姆病是由伯氏螺旋體引起、由蜱(俗稱草爬子)傳播的一種疾病。 主要通過帶有伯氏螺旋體的嗜血硬蜱的叮咬而感染, 潛伏期較長。 早期表現為局部皮膚受損和慢性、遊走性紅斑。 皮疹多發於肢體近端及軀幹。 萊姆病多發生在林木茂密的地區, 溫暖的春夏季。

如果帶孩子到郊外林木茂密的地區遊玩, 一定要防止孩子被蜱叮咬。 進入林區、草地時, 要快走, 不要坐或躺在林區草地上休息, 也不要把衣服放在草地上。

Advertisiment
如果發現有蜱叮咬在身體的某個部位, 不要驚慌, 可輕輕搖動使其自然脫落或輕輕拔出, 在被叮咬的地方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如果發現身上有蜱叮咬的傷痕或紅斑, 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遊玩回來要洗個澡、換衣服, 並全面檢查衣服是否有蜱。

(2)潛在危險:蠍、蜂蜇傷

春季也是蜜蜂采蜜的大好時光, 有鮮花的地方就可能有蜜蜂。 告訴孩子不要試圖去捉小蜜蜂, 以免被蜇傷。 如果蜜蜂追著孩子, 告訴他不要跑, 要立即蹲下, 用衣物包住頭部。 一旦孩子被蜜蜂蜇傷, 要設法將毒刺拔出, 用嘴吸出毒汁, 然後用肥皂水, 條件許可時用5%蘇打水或3%淡氨水洗敷傷口, 服用止痛藥。 如果在郊外沒有這些東西, 也可用大肖葉、藥荷葉、兩面針、馬齒莧等搗爛外敷。

Advertisiment
如果蜇傷嚴重, 要立即到醫院治療。

提醒3:美景

潛在危險:意外跌傷

孩子年齡小, 自我防護意識不強, 能在野外撒開了玩, 他更是興奮不已, 摔跤、跌傷的機會也多。 出發前, 要給孩子穿一雙合腳、輕便的鞋。 上下山坡時儘量走石階, 少走山面斜坡。 這樣較符合力學和生理要求, 安全又省力。 在水泥、瀝青、石板等硬地上行走比在草地、河灘、濕地等軟地面行走更省勁兒、安全。 另外, 寧可繞點路從較澀的草坡走, 也不要走沙石坡, 以防孩子滑倒。

另外, 如果自駕車出遊的話, 一定要讓孩子坐在安全座椅上, 千萬不能抱著孩子坐在副駕駛座上, 開車的人也不要開得太快、急停急拐, 以免孩子從座位上跌落而受傷。

Advertisiment

提醒4:美食

潛在危險:窒息、胃腸受傷

春遊時, 一般都會準備一些食物和零食。 但是, 並不是所有食物都適合踏青的, 比如果凍、有核的蜜餞、乾果。 在野外就餐畢竟不同于家裡, 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 吃這些東西容易被噎住。

另外, 一些容易變質的食物, 也不適合外帶, 否則會鬧肚子。 比如有奶油夾心的點心需要低溫保存, 否則容易變質;香蕉容易被捂爛, 都不適合攜帶。 另外, 要告訴孩子, 不能隨意採摘野果吃, 以防止食物中毒的發生。

貼心提醒:踏青必備

(1)適當預備一些常用成藥, 如思密達、避瘟丹等治療腹瀉及消炎的藥物, 以備不時之需。

(2)繃帶、碘伏、創可貼等處理小傷口的外用藥。

(3)消毒濕紙巾、清涼油、薄荷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