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季小兒腹瀉多 媽媽需警惕

病因

1、內在因素

①神經系統功能調節能力差, 容易發生腸道功能紊亂

②消化系統發育未成熟, 消化能力差。

③防禦感染功能差。

④因生長發育快, 需營養物質多, 使消化道負擔重。

2、感染因素腸道內感染細菌、病毒或腸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感、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引起。

3、非感染因素餵養不當(過多、過少、突然改變飲食品種), 對牛奶等食物過敏, 腹部受涼等。

臨床表現

輕型一般情況良好, 僅大便次數增多, 大便由於病原體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表現, 可為黃綠色蛋花湯樣、黃色稀便、粘液膿血樣等;中型每日10餘次或更多,

Advertisiment
精神較差, 可伴發熱、嘔吐、食欲減低;重型全身情況差、高熱、精神萎靡, 並可發生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低鉀血症、低鈣血症、低鎂血症)等;如四肢冰涼, 脈搏細弱或摸不到, 說明脫水達嚴重程度, 發生了休克可危及生命, 故應密切觀察病情, 特別注意四肢溫度與小便量。 此外, 如發現呼吸深快, 說明有酸中毒, 亦可危及生命。

治療

①飲食要求:適當減少進食, 飲食易消化, 給予足夠的液體防止脫水。

②控制感染:細菌性腸炎可根據致病菌選用抗菌藥, 常用氨卞青黴素、慶大黴素等。 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用抗菌藥。

③應用乳酪乳酸桿菌製劑(如強力黴生), 使該菌在腸道繁殖以抑制大腸桿菌, 有較好效果而無副作用, 並可增進食欲, 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Advertisiment

④微生態療法: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 多用回春生、媽咪愛等。

⑤中藥:輕症可用保和丸, 重症可用葛根耳連湯, 營養不良久瀉不愈可用參茅白術散。

預防

①加強食品衛生與水源管理。

②提倡母乳餵養, 避免夏季斷奶。

③合理餵養, 添加輔食應逐步進行。

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食前便後洗手, 做好食品、食具消毒。

⑤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

99熱心醫生溫馨提示, 家長平時應督促孩子加強戶外活動, 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注意小兒體格鍛煉, 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抵抗力, 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