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的餵養及護理

餵養:早產兒指胎齡未滿37周的嬰兒。 胎齡小樣兒指出生體重與該胎齡應有體重相比, 低於平均值二個標準差以下或比應有平均體重低20%以下的嬰兒。 如在孕37周後體重不足2500克時也為胎齡小樣兒, 但一般稱之為足月低體重兒。 早產兒由於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 功能不全, 生活能力差, 抵抗力低, 因此要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 早產兒出院回家後, 首先要保溫。 早產兒居住的室溫一般應保持在24-26℃, 濕度保持在55-65%。 其次, 由於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 易感染, 因此要積極預防感染。 家中有呼吸道、皮膚、消化道感染者不要進入早產兒的房間,

Advertisiment
以防交叉感染。 母乳是早產兒的首選食品。 因母乳中所含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 富於必須氨基酸, 尤其是早產兒所必須的胱氨酸、牛磺酸較高, 而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較低。 早產兒體重越小, 胃容量越小, 故應採取多次少量餵養的方法, 縮短間隔時間。 研究發現, 早產兒比足月兒生長發育快, 一般到2歲時體重、身長可與同年齡的足月兒近似, 個別體重過低者, 遲到4歲才能相近。

對於胎齡小樣兒也要注意保溫, 預防感染。 此外, 由於胎齡小樣兒體重雖少但胎齡較大, 故基礎代謝率較高, 熱量需要多, 胃容量相對大, 吸吮力強, 因此奶量可適當多些。 研究發現, 胎齡小樣兒到3歲時其體重身長發育仍比足月兒低。

Advertisiment
因此對胎齡小樣兒或足月低體重兒更應加強營養餵養早產兒需要媽媽更多的細心與關懷。

母乳中含有易於消化吸收的蛋白質、脂肪、乳糖, 還有適量的微量元素、維生素、酶及免疫因數等, 是早產兒的最佳食品。 但由於早產兒的生理特點, 母乳中某些微量元素(鐵、鋅等)及維生素(D、C、B等)的供給不能保證其需求, 而這些營養素是保證早產兒智力體格發育所必需的, 如不及時添加這些營養素就會造成營養素的缺乏, 從而不利於早產兒智力的發育。

護理:早產兒出現鈣、鐵、鋅等血清值低下的原因是妊娠後期是胎兒完成微量元素正常體內儲備所必需經歷的重要階段, 早產兒過早分娩出來使胎兒不能在妊娠後期從母體中獲得足量的體內儲備,

Advertisiment
從而易於缺乏。 如:

1、妊娠後期鈣磷蓄積量占其總蓄積量的80%, 而且早產兒母乳中鈣磷含量少, 即使是足夠母乳餵養, 鈣的攝取量也只是胎兒後期的1/3~1/2, 加之膽酸分泌不足, 脂溶性維生素D的吸收偏低, 因此胎齡越小的早產兒越易發生缺鈣, 而且早產兒生長速度快于足月兒, 故易發生缺鈣性佝僂病。

2、鐵的再吸收通常發生在臨近足月時, 故早產兒鐵的儲備不足。

3、宮內最後3個月胎兒貯存鋅量為250μg/kg?d, 出生時血鋅高, 故足月兒極少發生缺鋅, 早產兒由於胎齡不足, 貯鋅量少, 加之人乳中鋅的含量不能滿足早產兒生長所需, 故易缺鋅。

母乳中維生素E、C、B族及葉酸的含量不足, 而早產兒生長速度快,

Advertisiment
對這些維生素的需求量相對較大。 故母乳不能完全滿足早產兒對某些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的要求, 需適當補充。

早產兒由於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 功能不全, 生活能力差, 抵抗力低, 因此要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 早產兒出院回家後, 首先要保溫。 早產兒居住的室溫一般應保持在24-26℃, 濕度保持在55-65%。 其次, 由於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 易感染, 因此要積極預防感染。 家中有呼吸道、皮膚、消化道感染者不要進入早產兒的房間, 以防交叉感染。 母乳是早產兒的首選食品。 因母乳中所含蛋白質、脂肪、糖的比例適當, 富於必須氨基酸, 尤其是早產兒所必須的胱氨酸、牛磺酸較高, 而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不良作用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較低。

Advertisiment
早產兒體重越小, 胃容量越小, 故應採取多次少量餵養的方法, 縮短間隔時間。 研究發現, 早產兒比足月兒生長發育快, 一般到2歲時體重、身長可與同年齡的足月兒近似, 個別體重過低者, 遲到4歲才能相近。

對於胎齡小樣兒也要注意保溫, 預防感染。 此外, 由於胎齡小樣兒體重雖少但胎齡較大, 故基礎代謝率較高, 熱量需要多, 胃容量相對大, 吸吮力強, 因此奶量可適當多些。 研究發現, 胎齡小樣兒到3歲時其體重身長發育仍比足月兒低。 因此對胎齡小樣兒或足月低體重兒更應加強營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