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的特徵 早產兒的家庭護理

在懷孕36周之前出生的嬰兒都被稱為早產兒, 早產兒如果護理不當死亡率是比較高的。 所以早產兒的媽媽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來照顧寶寶, 那麼如何護理會讓他儘快趕上足月兒呢?

早產兒的特徵

1、頭顱相對更大, 與身體的比例為1:3, 囟門寬大, 顱骨較軟, 頭髮呈絨毛狀, 指甲軟, 男嬰睾丸未降或未全降, 女嬰大陰☆禁☆唇不能蓋住小陰☆禁☆唇。

2、呼吸系統不成熟, 因呼吸中樞和呼吸器官發育不成熟, 呼吸功能常不穩定, 部分可出現呼吸暫停和青紫。 有些早產嬰兒因肺表面活性物質少, 可發生嚴重呼吸困難和缺氧,

Advertisiment
稱為肺透明膜病, 這是導致早產兒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3、消化吸收能力弱, 吸力和吞咽反射均差, 胃容量小, 易發生嗆咳和溢乳。 消化和吸收能力弱, 易發生嘔吐, 腹瀉和腹脹。 肝臟功能不成熟, 生理性黃疸較重且持續時間長。 肝臟儲存維生素K少, 各種凝血因數缺乏易發生出血。 此外, 其他營養物質如鐵、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糖原等, 早產兒體記憶體量均不足, 容易發生貧血, 佝僂病, 低血糖等。

4、體溫中樞發育不成熟, 皮下脂肪少, 體表面積大, 肌肉活動少, 自身產熱少, 更容易散熱。 因此常因為周圍環境寒冷而導致低體溫, 甚至硬腫症。

5、各種神經反射差, 常處於睡眠狀態。 體重小於1500克的早產兒還容易發生顱內出血, 應格外引起重視。

Advertisiment

6、早產兒的免疫功能較足月兒更差, 對細菌和病毒的殺傷和清除能力不足, 從母體獲得的免疫球蛋白較少。 由於對感染的抵抗力弱, 容易引起敗血症, 其死亡率亦較高。

早產兒的家庭護理

早產兒由於未能在母體能得到充分的發育, 因此在護理時需要特別小心。 家長要精心細緻餵養寶寶, 注意給寶寶保暖, 同時要防止外人接觸寶寶, 避免感染外來病菌。 寶寶的居室要保持安靜、清潔。

1注意保暖

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 被窩的溫度應保持在30—32℃, 房間要經常開窗通空氣。 換尿布時動作要快, 不要涼著孩子。 體重低於2、5千克時, 不要洗澡, 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 若體重3千克以上, 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 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

Advertisiment

2精心餵養

早產兒體重增長快, 營養供給要及時, 最好是母乳餵養。 住院時, 媽媽擠出奶來由護士喂, 回家後就可以直接餵奶了。 吃奶量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確定, 一般說來, 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 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 餵奶的次數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3防止感染

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外, 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 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 專門照看孩子的人, 在給孩子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 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 洗淨雙手。

4保持安靜

早產兒的居室要保持安靜、清潔, 進入早產兒的房間動作要輕柔, 換尿布、餵奶也要非常輕柔、敏捷地進行, 不能大聲喧嘩,

Advertisiment
或弄出其他刺耳的響聲, 以免驚嚇嬰兒。

5耐心餵養

由於孩子吸吮力氣不足, 應耐心餵養;一般出院初期, 一次餵奶多是需要30-40分鐘。

6適量餵養

剛出院回到家的寶寶, 頭兩三天內, 其每餐的餵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 到適應家裡的環境後再逐漸加量, 因為環境的變遷對幼兒的影響是蠻大的, 尤其是胃腸的功能。 餐多量少及間斷式(每吸食一分鐘, 將奶瓶抽出口腔, 讓寶寶順順呼吸約十秒鐘, 然後再繼續餵食)

7注意體溫

早產兒對溫度及變遷亦是很敏感的, 所以要注意體溫的保持及溫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

8定期檢查

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如視聽力、黃疸、心肺、胃腸消化、及接受預防注射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