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為何易發生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在早產兒中的發生率高達20%。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由於新生兒的視網膜血管異常增殖所致的一類疾病, 與接受氧治療等因素有關。 很多早產寶寶因為檢查的時間太晚, 以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正常眼睛是一個球形結構, 眼球壁的最內層為視網膜, 也就是我們看到物體的感光層。 足月分娩的新生兒, 一般在媽媽懷孕後38周出生, 此時眼睛內各種結構已基本發育成熟。 早產兒則不然, 他們的視網膜血管容易出現病變, 即在玻璃體內異常增殖。 另一方面, 增殖組織會牽拉視網膜,

Advertisiment
引起視網膜的脫離, 導致患兒失明。 這種病多發生於早產兒、低體重兒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兒, 這也是引起新生兒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 吸氧也是危險因素之一。 為了搶救早產兒的生命, 氧氣必須使用。 氧氣本身並沒有毒性, 主要是新生兒身體對高濃度氧氣的過度反應。 新生兒身體發育不完善, 缺氧、低氧時, 視網膜血管會像藤蔓一樣向四周生長。 當外界給予充足的氧氣時, 血管就“懶”得生長。 一旦停氧, 視網膜血管則過度增生, 導致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而失明。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分為5期, 在3期之前, 視力還有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 4期希望渺茫, 5期則毫無希望。

孕育之路專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