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易腦癱 強化的主動運動訓練可預防

為什麼早產兒容易患腦癱

因為早產兒腦發育不成熟, 出生後容易患一些疾病, 如呼吸困難, 缺氧、腦內出血、腦組織損傷等。 此外, 早產兒營養常不充足, 也影響腦的發育。 體重越小發生腦癱的幾率越高。 據調查, 100個早產兒約有3個腦癱患兒。

腦癱的早期症狀

1、出生前、出生時及出生後, 發現有腦癱的高危因素。 如懷孕期感染、風疹、嚴重妊高症, 小兒出生時窒息, 早產兒, 嚴重黃疸, 小兒出生後顱內出血等。

2、小兒出生後哺喂困難, 如吸吮無力, 哭聲弱或多哭, 易受驚嚇。

3、過分安靜, 主動運動少。

4、運動發育落後。 如3個月到4個月大的小兒俯臥位不能豎頭或抬頭不穩,

Advertisiment
4個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撐負重, 扶站時以足尖著地或兩下肢過於挺直、交叉等。

5、經常出現異常的肌張力和異常的姿勢, 如雙手屈指內收, 雙拳緊握, 前臂內旋, 頭頸後仰等。

早產兒該如何預防腦癱

父母按照一定方法在家中給孩子做按摩、體操?每日兩次, 每次5-15分鐘和強化的主動運動訓練, 如按月齡增長做相應的抬頭、拉坐、翻身、坐、爬、站和走等運動, 促進運動張力發展。 這樣早產兒腦癱可以減少2/3以上, 即使發生腦癱, 也可明顯減經。

0-2個月

俯臥抬頭。 早產兒滿4周開始俯臥練習, 吃奶前1小時, 空腹覺醒時, 俯臥位用語言和玩具引導小兒抬頭。 每次訓練10分鐘, 每日訓練4-6次。

母子面對面訓練法。

Advertisiment
小兒俯臥于母親身上, 母親可與小兒對話鼓勵小兒抬頭。

側臥對稱性姿勢。 使小兒側臥于床上, 雙上肢及雙手保持在軀幹的正中位, 此姿勢可控制異常性非對稱性姿勢及異常性的伸肌緊張。

3-4月

俯臥抬頭訓練。 繼續讓小兒進行俯臥位抬頭訓練。

翻身。 用玩具誘導小兒翻身, 幫助小兒翻身時可一手握位小兒的手, 另一手在其肩部輕輕地向對側翻身, 每日至少練習7-8次。

平衡訓練。 將小兒仰臥位放置在被單上, 兩位家長分別抓住被單兩頭進行左右搖盪。 每日2-4次。

手口協調性訓練。 仰臥位, 讓小兒兩手抓雙足放至口, 練習手口眼協調性動作。

抓握訓練。 將玩具放在中線的位置, 誘發小兒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開進行抓握。 每日進行7-8次。

Advertisiment

5-6月

坐位訓練。 小兒雙下肢分開、軀幹前傾, 雙上肢前方支撐坐, 也可練習靠坐。 每日練習5-6次, 每次10分鐘。

俯爬。 家長可在其前方用玩具逗引, 後方抵住小兒足底幫助向前移動。 每次5-10分鐘, 每日練習7-8次。

主動抓握訓練。 小兒坐位, 將玩具放在身體前遠近不同的位置, 讓小兒練習從遠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夠取玩具。 每日練習5-6次。 每次10分鐘。

7-8月

手膝位爬。 用手膝位支撐的姿勢進行爬行訓練。 要求每日爬50-100米。

拾取動作訓練。 立位扶小兒的雙膝防止膝屈曲, 在小兒前面放上玩具, 讓其練習彎腰拾取。 彎腰的幅度從高到低。 從易到難。 此動作每日練習2-4次, 每次10-30個。

雙手捏取的動作。 到7個月左右小兒能夠使用拇指, 此時可以給他一些小的玩具,

Advertisiment
讓其練習使用手指, 讓小兒從大把抓握到拇指與其他手指一起使用進行捏的精細動作。

9-12月

扶站、蹲起、獨站和獨行練習。

早產兒腦癱的日常護理

早產兒腦癱日常調理的最終目的是使早產兒腦癱患兒的各項生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或代償, 重建部分肢體功能, 降低其殘障程度, 改善生存品質;以解除或減少家人及社會負擔。 早產兒腦癱要想做好日常護理,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護理原則:

室內環境:室內保持空氣新鮮, 陽光充足, 通風良好, 溫度適宜。 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 地面經常用消毒液拖檫, 保證兒童腦癱患兒室內的清潔衛生。

注意安全:兒童腦癱患兒因發育遲緩, 各種動作的發育均遲于同期的健康兒童,

Advertisiment
行動不便。 故應有專人守護。 注意安全, 以免造成意外傷害。

清潔衛生:搞好腦癱患兒的清潔衛生, 定期洗浴, 並及時更換衣服、床單、被褥等。 腦癱日常護理對清潔要求格外嚴格, 家長們不容忽視。

飲食護理:需供給高熱量、高蛋白及富有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對獨立進食困難兒應進行飲食訓練, 在餵食時, 切勿在患兒牙齒緊咬情況下將匙硬行抽出, 以防損傷牙齒。 餵食時應保持患兒頭處於中線位, 患兒頭後仰進食可致異物吸入。 要讓患兒學習進食動作, 儘早脫離他人餵食的境地。 如患兒進食的熱量無法保證, 可進行鼻飼。

皮膚護理:病情嚴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腦癱患兒往往長時間臥床, 側臥位適合各種腦癱患兒, 護理人員常幫助患兒翻身, 白天儘量減少臥床時間。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生或繼發其他感染。

功能訓練:癱瘓患兒大腦病損是靜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經功能缺陷並非永遠固定不變。如不早期進行恰當治療,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會固定下來,同時還會造成肌腱攣縮,骨、關節畸形,進而加重了智力障礙。嬰幼兒腦組織可塑性大、代償能力強,若康復治療措施恰當,可獲最佳效果。對癱瘓的肢體應保持功能位,並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促進肌肉、關節活動和改善肌張力。還可配合推拿、按摩、針刺及理療。嚴重肢體畸形者 5歲後可考慮手術矯形。對伴有語言障礙的患兒,應按正常兒童語言發育的規律進行訓練,尤其 0-6歲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平時要給患兒豐富的語言刺激,鼓勵患兒發聲、矯正發聲異常,並持之以恆地進行語言訓練,以增強患兒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勢力。

白天儘量減少臥床時間。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生或繼發其他感染。

功能訓練:癱瘓患兒大腦病損是靜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經功能缺陷並非永遠固定不變。如不早期進行恰當治療,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會固定下來,同時還會造成肌腱攣縮,骨、關節畸形,進而加重了智力障礙。嬰幼兒腦組織可塑性大、代償能力強,若康復治療措施恰當,可獲最佳效果。對癱瘓的肢體應保持功能位,並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促進肌肉、關節活動和改善肌張力。還可配合推拿、按摩、針刺及理療。嚴重肢體畸形者 5歲後可考慮手術矯形。對伴有語言障礙的患兒,應按正常兒童語言發育的規律進行訓練,尤其 0-6歲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平時要給患兒豐富的語言刺激,鼓勵患兒發聲、矯正發聲異常,並持之以恆地進行語言訓練,以增強患兒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勢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