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兒呼吸暫停怎麼辦_早產兒呼吸暫停的處理

養生之道網導讀

:早產兒呼吸暫停怎麼辦?早產兒由於先天不足, 各項器官發育不成熟, 所以很容易出現併發症, 其中呼吸暫停就是一個較常見的危急症狀, 早產兒呼吸暫停怎麼辦?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

早產兒由於先天不足, 各項器官發育不成熟, 所以很容易出現併發症, 其中呼吸暫停就是一個較常見的危急症狀。 寶寶出現呼吸暫停往往會嚇壞爸爸媽媽, 到底為什麼寶寶會發生呼吸暫停呢?爸爸媽媽要如何進行護理呢?

一 早產兒呼吸暫停有哪些表現?

早產兒的呼吸暫停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呼吸暫停超過20秒或不足20秒,

Advertisiment
並伴有心率減慢、皮膚蒼白或青紫等症狀。

1.原發性呼吸暫停

生後3~5天多見, 主要見於早產兒, 胎齡愈小, 發病率愈高, 不伴其他疾病。 由於呼吸中樞發育不完善, 任何細微外界干擾均可影響呼吸調節。 早產兒在體溫過高或過低時, 餵奶後和咽喉部受到刺激時(導管吸引、插胃管), 均易發生呼吸暫停。 胃內容物刺激喉部黏膜化學感受器, 以及酸性溶液進入食管中段胃食管反流, 可反射性地發生呼吸暫停。 因此在給早產兒餵奶時必須密切觀察, 即使未嘔吐, 少量奶汁反流即可引起呼吸暫停。 早產兒若頸部向前彎或氣管受壓時也易發生呼吸暫停, 在護理早產兒時切忌枕頭太高, 用面罩吸氧時,
Advertisiment
面罩下緣應放在頦部, 如放在頦下可使氣管受壓發生呼吸暫停。

2.繼發性呼吸暫停

新生兒期有不少病理因素可引起呼吸暫停, 常表示病情加重。 引起呼吸暫停的病理因素如下:

(1)組織供氧不足:包括任何引起低氧血症的肺部疾患、嚴重貧血、休克、某些先天性心臟病等。 低氧血症常見於許多新生兒心肺疾病如肺透明膜病、胎糞吸入綜合征、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動脈導管開放和青紫型心臟病。 低氧血症對呼吸的抑制作用通常在生後3~4周內最明顯, 此時如設法將動脈血氧分壓維持在6.65~9.31kPa(50~70mmHg), 便可減少呼吸暫停發作。

(2)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

(3)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窒息、腦水腫、顱內出血、紅細胞增多症及抽搐等。

Advertisiment

(4)代謝紊亂:如低血糖、低血鈣、低血鈉、高血鈉及酸中毒等。

(5)環境溫度影響: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嬰兒發熱或低體溫等。

(6)母親用麻醉止疼藥:母親用過量麻醉止疼藥等。

(7)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如高膽紅素血症併發核黃疸等。

(8)低碳酸血症:PaCO2<4.65kPa(35mmHg)有抑制腦幹化學感受器的作用。 臨床上低碳酸血症見於機械呼吸的病人或代謝性酸中毒合併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 在某些情況下如肺動脈高壓或顱內壓增高, 呼吸性堿中毒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可用來降低血管張力因而可緩解腦水腫。 除了這類情況外, 堿中毒常為不必要的過度通氣的後果, 勢必影響呼吸中樞的敏感性, 因而引起呼吸暫停。 此時就需降低機械呼吸的每分通氣量,

Advertisiment
使PaCO2逐步提高。

有呼吸暫停時首先應考慮是否有上述疾病的可能, 並作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 此類疾病常同時伴有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用藥物治療呼吸暫停常無效, 需用機械輔助通氣。

3.驚厥性呼吸暫停

通常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早期, 此時呼吸暫停是驚厥的一種表現形式。 驚厥性呼吸暫停常同時伴有其他輕微發作型驚厥的表現, 或伴有肢體強直性驚厥。 在早產兒腦室內出血時呼吸暫停往往是惟一症狀, 直至臨終前出現呼吸迴圈衰竭。 驚厥性呼吸暫停發作時作腦電圖監護, 可見有節律性δ波, 與新生兒驚厥時所見相同。 若面部、四肢或軀幹均無抽搐, 又無腦電圖監護,
Advertisiment
則很難區分驚厥性與非驚厥性呼吸暫停, 有一點可供鑒別, 即在驚厥性呼吸暫停時, 即使持續時間較長, 也不一定引起心搏徐緩。

二 是什麼讓新生兒出現呼吸暫停的狀況?

新生兒呼吸暫停常見於兩種情況

1

是原發性呼吸暫停, 原發性呼吸暫停在早產兒中的發病率大約是20~30%, 常見於胎齡小於34周、體重小於1.8kg的早產兒,在生後3-5天左右更易發生,並且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其發生的幾率就越高,據有關資料統計,極低出生體重兒發生呼吸暫停的幾率甚至可高達50%,這是由於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引起呼吸調節障礙所致。

2

是繼發性呼吸暫停,引起新生兒時期繼發性呼吸暫停的原因較多,如:腦缺氧損傷、氣道阻塞、胃食管返流、血容量不足、感染、顱內出血和內環境紊亂等,均可導致繼發性呼吸暫停的發生。

三 爸媽如何避免寶寶發生呼吸暫停的現象

由於反復的呼吸暫停可導致新生兒腦缺氧時間過長而引起腦損傷,或留有腦癱、共濟失調、智力障礙和癲癇等神經系統後遺症,甚至發生猝死等危險,故切不可大意,那麼,爸爸媽媽在居家護理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哪些問題,來避免寶寶發生呼吸暫停的現象呢?

1、多觀察新生小寶寶

:平常多關注新生寶寶尤其是早產寶寶的呼吸,注意觀察他的呼吸深淺度及節律,觀察他的心跳、脈搏次數和面色等,寶寶呼吸正常時,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胸廓和腹部有節奏地上下起伏,而且面色是紅潤的,但如果寶寶突然出現胸廓和腹部一動不動的,繼而出現面色蒼白或青紫,則要警惕寶寶是否出現了呼吸暫停。

2、注意保持適宜的溫度

:新生兒由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成熟,體溫調節功能較差,體溫易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而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都可能會導致早產兒發熱或體溫太低,引起繼發性呼吸暫停,因此,嬰兒房的室內溫度要適宜,最好是控制在24~28℃,濕度保持在50~65%,當外界溫度比較低時,要注意給寶寶做好保暖工作,當外界溫度過高時,則應注意降溫,給寶寶鬆開包被,注意多喂溫白開水等。

3、餵養時體位要合適

:新生兒因消化功能還不夠完善,再加上新生兒的胃是呈現水準位的,上下端括約肌發育還不完全,餵養時如果體位元不當的話容易引起內容物反流到食管,阻塞氣管而引發呼吸暫停。因此,在給他餵奶時,要特別小心,不要嗆著他,哭鬧厲害的時候最好安撫他使他情緒平穩後再餵奶,喂完奶後要豎著抱孩子,輕輕幫他拍出奶嗝,並取右側臥位,抬高上半身,以防寶寶吐奶造成誤吸而促發呼吸暫停的發生。

4、預防感染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抵抗力較低,而感染也可誘發或加重呼吸暫停的發生,因此,預防寶寶的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媽媽在摸寶寶之前,一定要先洗洗手,尤其是從外面回來後,在撫摸孩子之前一定要換衣服和洗乾淨雙手,特別是要注意別讓有感染性疾病的人接觸到新生寶寶,同時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5、皮膚的撫觸刺激

:皮膚是神經系統的感覺器官,而新生兒的皮膚則更為敏感,當用雙手對新生寶寶各部位的皮膚進行按摩時,可以很好地刺激新生兒的感覺器官,如頭部撫觸有助於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呼吸中樞;胸部和背部撫觸,可以刺激肺反射;腹部撫觸,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促進胎糞的排泄和胃的排空,減少發生嘔吐和返流等。因此,在給寶寶洗完澡後,媽媽可以學著幫他做一個全身的撫觸和按摩。

總之,當發現新生寶寶出現呼吸暫停時,父母切勿慌亂,應冷靜下來,立即給予其適當的物理刺激,如輕拍背部、彈足底、搖動肩胸部等方法來刺激他的呼吸,使他恢復正常呼吸,同時注意保持其呼吸道暢通。如果上述措施無效,或者寶寶發生呼吸暫停的頻率過於頻繁時,則最好送往醫院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以免延誤了治療。

四 預防護理寶寶呼吸暫停

發生呼吸暫停的患兒常同時存在不利的圍生期因素,後者本身與死亡率及患病率的增加有關。在單純性梗阻性呼吸暫停與神經系統發育不良之間存在一定聯繫。然而,這些患兒可能是因腦室內出血而導致呼吸暫停,而不是因不成熟引致呼吸暫停。

1.孕婦保健

孕婦要做好產前保健,臨產前避免重體力勞動,避免早產。應到醫院生產,生產後密切觀察小兒情況。如有呼吸暫停出現,應及時搶救,使用呼吸興奮劑,吸入高濃度的氧,治療原發病。快速糾正呼吸暫停,避免腦組織長時間缺氧,減少對小兒智力的影響。

2.加強護理

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完善,任何細微外界干擾均可影響呼吸調節。應預防體溫過高或過低,餵奶時必須密切觀察,護理新生兒避免頸部向前彎或氣管受壓,切忌枕頭太高。

3.給予觸覺刺激

呼吸暫停發作時需要專人守護,給予患兒托背、彈足底或給予其他的觸覺刺激,常能緩解呼吸暫停的發作。

4.積極糾正低氧血症

用面罩吸氧時,面罩下緣應放在頦部,如放在頦下可使氣管受壓發生呼吸暫停;將動脈血氧分壓維持在6.65~9.31kPa(50~70mmHg),便可減少呼吸暫停發作;避免機械呼吸的過度通氣,因堿中毒常為不必要的過度通氣的後果,將影響呼吸中樞的敏感性,因而引起呼吸暫停。此時應降低機械呼吸的每分通氣量,使PaCO2逐步提高。臨床上低碳酸血症見於機械呼吸的病人或代謝性酸中毒合併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等。

5.積極防治各種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患敗血症、顱內出血、動脈導管開放或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疾病時,均可抑制呼吸中樞,發生呼吸暫停,用藥物治療呼吸暫停常無效,需用機械輔助通氣。

常見於胎齡小於34周、體重小於1.8kg的早產兒,在生後3-5天左右更易發生,並且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其發生的幾率就越高,據有關資料統計,極低出生體重兒發生呼吸暫停的幾率甚至可高達50%,這是由於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引起呼吸調節障礙所致。

2

是繼發性呼吸暫停,引起新生兒時期繼發性呼吸暫停的原因較多,如:腦缺氧損傷、氣道阻塞、胃食管返流、血容量不足、感染、顱內出血和內環境紊亂等,均可導致繼發性呼吸暫停的發生。

三 爸媽如何避免寶寶發生呼吸暫停的現象

由於反復的呼吸暫停可導致新生兒腦缺氧時間過長而引起腦損傷,或留有腦癱、共濟失調、智力障礙和癲癇等神經系統後遺症,甚至發生猝死等危險,故切不可大意,那麼,爸爸媽媽在居家護理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哪些問題,來避免寶寶發生呼吸暫停的現象呢?

1、多觀察新生小寶寶

:平常多關注新生寶寶尤其是早產寶寶的呼吸,注意觀察他的呼吸深淺度及節律,觀察他的心跳、脈搏次數和面色等,寶寶呼吸正常時,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胸廓和腹部有節奏地上下起伏,而且面色是紅潤的,但如果寶寶突然出現胸廓和腹部一動不動的,繼而出現面色蒼白或青紫,則要警惕寶寶是否出現了呼吸暫停。

2、注意保持適宜的溫度

:新生兒由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成熟,體溫調節功能較差,體溫易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而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都可能會導致早產兒發熱或體溫太低,引起繼發性呼吸暫停,因此,嬰兒房的室內溫度要適宜,最好是控制在24~28℃,濕度保持在50~65%,當外界溫度比較低時,要注意給寶寶做好保暖工作,當外界溫度過高時,則應注意降溫,給寶寶鬆開包被,注意多喂溫白開水等。

3、餵養時體位要合適

:新生兒因消化功能還不夠完善,再加上新生兒的胃是呈現水準位的,上下端括約肌發育還不完全,餵養時如果體位元不當的話容易引起內容物反流到食管,阻塞氣管而引發呼吸暫停。因此,在給他餵奶時,要特別小心,不要嗆著他,哭鬧厲害的時候最好安撫他使他情緒平穩後再餵奶,喂完奶後要豎著抱孩子,輕輕幫他拍出奶嗝,並取右側臥位,抬高上半身,以防寶寶吐奶造成誤吸而促發呼吸暫停的發生。

4、預防感染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抵抗力較低,而感染也可誘發或加重呼吸暫停的發生,因此,預防寶寶的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媽媽在摸寶寶之前,一定要先洗洗手,尤其是從外面回來後,在撫摸孩子之前一定要換衣服和洗乾淨雙手,特別是要注意別讓有感染性疾病的人接觸到新生寶寶,同時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5、皮膚的撫觸刺激

:皮膚是神經系統的感覺器官,而新生兒的皮膚則更為敏感,當用雙手對新生寶寶各部位的皮膚進行按摩時,可以很好地刺激新生兒的感覺器官,如頭部撫觸有助於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呼吸中樞;胸部和背部撫觸,可以刺激肺反射;腹部撫觸,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促進胎糞的排泄和胃的排空,減少發生嘔吐和返流等。因此,在給寶寶洗完澡後,媽媽可以學著幫他做一個全身的撫觸和按摩。

總之,當發現新生寶寶出現呼吸暫停時,父母切勿慌亂,應冷靜下來,立即給予其適當的物理刺激,如輕拍背部、彈足底、搖動肩胸部等方法來刺激他的呼吸,使他恢復正常呼吸,同時注意保持其呼吸道暢通。如果上述措施無效,或者寶寶發生呼吸暫停的頻率過於頻繁時,則最好送往醫院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以免延誤了治療。

四 預防護理寶寶呼吸暫停

發生呼吸暫停的患兒常同時存在不利的圍生期因素,後者本身與死亡率及患病率的增加有關。在單純性梗阻性呼吸暫停與神經系統發育不良之間存在一定聯繫。然而,這些患兒可能是因腦室內出血而導致呼吸暫停,而不是因不成熟引致呼吸暫停。

1.孕婦保健

孕婦要做好產前保健,臨產前避免重體力勞動,避免早產。應到醫院生產,生產後密切觀察小兒情況。如有呼吸暫停出現,應及時搶救,使用呼吸興奮劑,吸入高濃度的氧,治療原發病。快速糾正呼吸暫停,避免腦組織長時間缺氧,減少對小兒智力的影響。

2.加強護理

新生兒、尤其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完善,任何細微外界干擾均可影響呼吸調節。應預防體溫過高或過低,餵奶時必須密切觀察,護理新生兒避免頸部向前彎或氣管受壓,切忌枕頭太高。

3.給予觸覺刺激

呼吸暫停發作時需要專人守護,給予患兒托背、彈足底或給予其他的觸覺刺激,常能緩解呼吸暫停的發作。

4.積極糾正低氧血症

用面罩吸氧時,面罩下緣應放在頦部,如放在頦下可使氣管受壓發生呼吸暫停;將動脈血氧分壓維持在6.65~9.31kPa(50~70mmHg),便可減少呼吸暫停發作;避免機械呼吸的過度通氣,因堿中毒常為不必要的過度通氣的後果,將影響呼吸中樞的敏感性,因而引起呼吸暫停。此時應降低機械呼吸的每分通氣量,使PaCO2逐步提高。臨床上低碳酸血症見於機械呼吸的病人或代謝性酸中毒合併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等。

5.積極防治各種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患敗血症、顱內出血、動脈導管開放或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疾病時,均可抑制呼吸中樞,發生呼吸暫停,用藥物治療呼吸暫停常無效,需用機械輔助通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