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期家庭教育給孩子什麼?

你知道早期家庭教育教育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嗎?你知道應該給孩子快樂還是幸福嗎?下面, 我們來看看以下的例子:
鵬鵬自然樸素的幸福觀
鵬鵬從1歲多就是個小汽車迷, 現在已經2歲半了, 對汽車的專業知識和熱愛與日俱增, 不管是圖片還是實物, 他都能準確無誤地說出汽車的名稱和原產國家。 當然, 由於語言發展所限, 他發明了一些富有個人特色的代替詞彙:說不好“千里馬”就用“馬馬車”代替, 說不好“賓士”就用“馳啊馳”代替。 有一天, 爸爸媽媽帶他去商場, 他又在汽車玩具櫃檯不走了, 他發現了一個新型的“馳啊馳”,
Advertisiment
他看著這個汽車不停地“哼哼”笑。 媽媽問:“你為什麼笑?”他說:“我笑這車。 ”“這車怎麼啦?”“漂亮!”“你想要不?”“想要!”“給你買一個吧?”“不買, 家裡有了。 ”可是臨走的時候, 他還要跑回櫃檯再看一下, “嘿嘿”笑笑。 售貨員驚訝地說:“這孩子像個小大人, 真懂事!”

早期家庭教育給孩子什麼?
平時走在路上, 要是看見別人吃或玩什麼新鮮玩意兒, 他會站在那兒一動不動, 眼睛直鉤鉤地望著人家, 還問:“這是什麼?”如果別人給他, 他卻不要。 可轉過身來, 他還會問媽媽:“這是什麼?”媽媽給他買了他才會吃, 有時他也會主動說:“咱也買吧!”鄰居幾個老人誇鵬鵬:“這孩子長大有出息!”
漸漸地, 鵬鵬開始有了自己的幸福觀。 他總結道:“媽媽, 你說什麼最舒服?屙臭臭的時候肚子疼,
Advertisiment
不舒服, 屙完就舒服了;睡覺的時候不想睡, 不舒服, 睡著就舒服了;彈琴的時候累, 不舒服, 彈完就舒服了。 ”總之, 他體驗並明白了能忍得一時之痛將會獲得更大更爽的幸福感!
給寶寶快樂還是幸福?
鵬鵬產生了擁有“馳啊馳”的願望, 如果媽媽給他買一個, 當時他的願望立刻得到滿足, 他的感覺一定更加快樂。 如果媽媽鼓勵鵬鵬接受別人給他的東西, 當時他的願望也立刻得到滿足, 他的感覺也一定更加快樂。 但是如果這樣的話, 擁有快樂的鵬鵬就缺乏了感受幸福的體驗和能力, 而且這種感受是不依賴物質而存在的, 也不是稍縱即逝的暫時快感, 而是克服眼前困難、在心理上戰勝自我的巨大勝利以及由此帶來的自豪和成就感!可見,
Advertisiment
得到很多快樂的寶寶未必產生了相應的幸福, 快樂本身並不是幸福。
與幸福手牽手
快樂是建立在健康的身體和心理需求基礎之上的自然感官享受。 幸福則是超越自然感官限制而獲得更大價值的精神愉悅。 可見, 感受快樂比感受幸福所需要的能力低級多了, 寶寶只要擁有健康的感官功能和自然的身心需求, 一旦得到外界的滿足, 快樂就到手了。 可寶寶與外界相互作用的時候, 未必總是有求必應, 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快樂便不翼而飛, 於是有的寶寶可能與各種消極體驗“結盟”了:發洩、生氣、苦惱、急燥、焦慮、緊張、憤怒、攻擊、賭氣……
可是有幸福感受能力的寶寶, 則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來擺脫困境:他發揮想像力幻想一件比眼前更美的事物,
Advertisiment
自言自語編一則故事為自己搞笑, 擺弄一下其他玩具分分心, 或者乾脆“王顧左右而言他”……他總有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 因為快樂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心裡而不是外面的世界, 做到這一點的寶寶就與幸福“手牽手”了。
可見, 快感是靠不住的, 幸福感才靠得住。 媽媽不僅要奉送給寶寶快樂, 更要培養寶寶感受幸福的能力。
寶寶感受幸福的核心能力――自我延遲滿足
以上兩個情景中, 鵬鵬表現出來的都是自我延遲滿足能力, 即孩子能夠控制自我欲望和需求, 擺脫眼前利益吸引並能恢復平衡心態的能力。 跟蹤研究發現, 在早期生活中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發展好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積極情緒要遠遠多於消極情緒, 而且調節消極情緒的靈活性強, 獨處的時候能想出很多好辦法自娛自樂, 同時與同伴的交往也比較友善, 上學以後大多數學習比較自覺, 有克服困難的意志, 學習成績較好。 可以說, 自我延遲滿足能力是影響人生幸福感與未來成功的核心能力和優異品質。
國內外不少研究認為, 4個月的寶寶就開始萌發延遲滿足潛力, 2歲左右是寶寶自我延遲滿足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 而媽媽培養寶寶這一能力的教育開始得越早, 寶寶的發展越好, 教育機會也充滿在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中。
★積極應答而不立即滿足
1歲以內的寶寶屬於感覺型、衝動型的, 他有什麼要求不會用語言表達, 通常就用哭聲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媽媽關注和愛的需求, 而在成人文化裡,哭聲是難過痛苦的信號,怎麼能讓寶寶難過痛苦呢?媽媽就在身邊,隨時都能相應寶寶的呼喚,於是寶寶的哭聲越少就越增強媽媽的成就感,一年多以後,媽媽就納悶了,寶寶怎麼那麼缺乏耐心、那麼不擅長等待呢?怎麼稍不如意就大發脾氣呢?可別總以為寶寶天生就是這脾氣,其實,主要因為您一直就在“培養”他的急脾氣。

我們該做什麼
如果您用延遲滿足的方式,寶寶的耐心和脾氣就會鍛煉得好多了。當寶寶用哭聲召喚您吃奶的時候,您遠遠地用聲音答應著:“媽媽就來了――”您“踏踏”的碎步告訴寶寶您馬上就到,到了之後您拿著奶瓶再跟寶寶聊兩句:“寶寶餓了,該吃奶了!”“寶寶吃奶,白白胖胖。”這樣可以拖延幾秒鐘以培養他的延遲滿足能力,而且簡短的哭聲也鍛煉寶寶的肺活量。這是積極應答寶寶的最好方式。二話不說、立即滿足是充滿愛心但缺乏教育用心的方式,而消極冷淡、對寶寶的應答不理不睬則是愛心媽媽永遠都不會做的事情。
★拒絕而不懲罰
2歲左右的寶寶懂得一些事理了,身體運動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於是他可能要嘗試一些方式來挑戰媽媽的愛心和耐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權益,可有些方式是不安全、不禮貌甚至蠻不講理的,媽媽一定要拒絕寶寶,但是拒絕不等於懲罰。研究發現,懲罰也能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但不是自我延遲滿足能力,而是外在延遲滿足能力,即大人在眼前的時候,為了逃避懲罰帶來的不安,便在表面上服從大人,大人一走,他就恢復原樣了。自我延遲滿足能力是寶寶內化了大人的要求,變成安心和樂意控制自己的行為規則,所以大人不在身邊,他也知道應該怎麼做。
拒絕就是明確堅定地告訴孩子“不”,同時提示他更好的行為規則和方式。懲罰則是對寶寶所犯的錯誤本身特別關注,用大聲訓斥、打屁屁或者打手等方式使自己得到發洩、使寶寶感到害怕,但是問題本身並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媽媽要把握好拒絕與懲罰的界限,讓寶寶在拒絕而不懲罰的教育方式中滋長自我延遲滿足能力。
小編總結:感受幸福的模式在家庭中是可以代代相傳的。所以在早期家庭教育中行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寶寶以後的生活內容將跟現在的爸爸媽媽截然不同,但是對生活內容的評價是幸福還是不幸福,親子之間卻有驚人的相似。有一項調查報告發現,媽媽感覺婚姻關係和諧的,寶寶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發育得更好,這就已經為寶寶感受幸福奠基了核心能力。
(兼職編輯:鄒利軍) 而在成人文化裡,哭聲是難過痛苦的信號,怎麼能讓寶寶難過痛苦呢?媽媽就在身邊,隨時都能相應寶寶的呼喚,於是寶寶的哭聲越少就越增強媽媽的成就感,一年多以後,媽媽就納悶了,寶寶怎麼那麼缺乏耐心、那麼不擅長等待呢?怎麼稍不如意就大發脾氣呢?可別總以為寶寶天生就是這脾氣,其實,主要因為您一直就在“培養”他的急脾氣。

我們該做什麼
如果您用延遲滿足的方式,寶寶的耐心和脾氣就會鍛煉得好多了。當寶寶用哭聲召喚您吃奶的時候,您遠遠地用聲音答應著:“媽媽就來了――”您“踏踏”的碎步告訴寶寶您馬上就到,到了之後您拿著奶瓶再跟寶寶聊兩句:“寶寶餓了,該吃奶了!”“寶寶吃奶,白白胖胖。”這樣可以拖延幾秒鐘以培養他的延遲滿足能力,而且簡短的哭聲也鍛煉寶寶的肺活量。這是積極應答寶寶的最好方式。二話不說、立即滿足是充滿愛心但缺乏教育用心的方式,而消極冷淡、對寶寶的應答不理不睬則是愛心媽媽永遠都不會做的事情。
★拒絕而不懲罰
2歲左右的寶寶懂得一些事理了,身體運動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於是他可能要嘗試一些方式來挑戰媽媽的愛心和耐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權益,可有些方式是不安全、不禮貌甚至蠻不講理的,媽媽一定要拒絕寶寶,但是拒絕不等於懲罰。研究發現,懲罰也能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但不是自我延遲滿足能力,而是外在延遲滿足能力,即大人在眼前的時候,為了逃避懲罰帶來的不安,便在表面上服從大人,大人一走,他就恢復原樣了。自我延遲滿足能力是寶寶內化了大人的要求,變成安心和樂意控制自己的行為規則,所以大人不在身邊,他也知道應該怎麼做。
拒絕就是明確堅定地告訴孩子“不”,同時提示他更好的行為規則和方式。懲罰則是對寶寶所犯的錯誤本身特別關注,用大聲訓斥、打屁屁或者打手等方式使自己得到發洩、使寶寶感到害怕,但是問題本身並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媽媽要把握好拒絕與懲罰的界限,讓寶寶在拒絕而不懲罰的教育方式中滋長自我延遲滿足能力。
小編總結:感受幸福的模式在家庭中是可以代代相傳的。所以在早期家庭教育中行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寶寶以後的生活內容將跟現在的爸爸媽媽截然不同,但是對生活內容的評價是幸福還是不幸福,親子之間卻有驚人的相似。有一項調查報告發現,媽媽感覺婚姻關係和諧的,寶寶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發育得更好,這就已經為寶寶感受幸福奠基了核心能力。
(兼職編輯:鄒利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