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教育

許多家長對孩子IQ的培養非常關注, 但對孩子AQ的培養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他們出於對孩子盲目的愛, 在生活中儘量避免讓孩子受挫折。 他們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非常舒適, 從來不讓孩子單獨面對困難。 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挫折承受能力。 另外, 那些乖巧、逗人喜愛的孩子, 平時聽多了表揚和讚賞, 當面對挫折時, 也往往表現得非常脆弱。 這些低AQ的孩子, 長大後也將是一個沒有競爭力的人。 一位哲人說過:“一個周邊高矮不齊的木桶, 它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 而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板。

Advertisiment
”AQ成為許多孩子最短的一塊板, 他們輸在這塊最短的板上。

因此, 家長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或“逆境教育”, 讓孩子在認知上, 正確理解挫折, 懂得挫折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在情感上, 充分體驗挫折, 消除對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為上掌握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 形成正確的反應方式。 通過系統培養和訓練, 使幼兒成為一個勇敢堅強的人。 其中, 讓孩子掌握戰勝挫折的方法是最終目的。

那麼, 可以通過什麼途徑和方法實施挫折教育呢?

從途徑上來說, 可以利用孩子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挫折進行教育。 如孩子摔倒了, 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 告訴孩子沒有關係, 而不要馬E去拉扶和安慰。 如日本有的幼稚園一年四季讓幼兒進行赤身裸☆禁☆體鍛煉,

Advertisiment
讓孩子赤腳在佈滿碎石瓦塊的地上走, 勞其筋骨, 煉其意志日本有關方面還建立森林之家、自然教室, 實行“山村留學制度”等, 定期讓孩子到艱苦的地方生活;印度也規定了小孩的“饑餓日”以餓其體膚, 苦其心志。 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借鑒。 從方法上來說, 家長們可以採取下面一些做法:故事法選取或自編一些挫折故事, 講給幼兒聽, 並和幼兒進行討論。 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 還可以翻開孩子小時候的相冊, 給孩子講他小時戰勝困難的故事。 例如看到孩子學走路的照片, 就講他學走路時怎樣摔倒的, 又怎樣勇敢地起來;看到小孩登上山頂的照片, 就講他如何筋疲力盡, 但還是堅持登上了山頂。 因為是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Advertisiment
孩子會很感興趣。 每一個故事都能讓孩子增強信心, 戰勝困難。 因此, 父母平時可以多拍攝一些反映孩子成功和失敗的照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