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寶寶黃疸分兩種 父母要學會判斷

隨著一聲嘹亮的哭聲, 寶寶終於順利來到了世上, 可是細心的媽媽發現, 寶寶才出生2、3天, 皮膚越來越黃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專家提醒, 寶寶皮膚開始變黃是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這種情況, 父母先別著急, 一定要先瞭解清楚寶寶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 要知道, 黃疸是大部分新生兒都會出現的, 而絕大多數又屬於“生理性黃疸”, 嬰兒本身並沒有毛病的。 那麼什麼是“生理性黃疸”, 什麼是“病理性黃疸”呢?下面由專家為大家揭曉。

生理性黃疸
媽媽莫擔心,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一種特殊生理現象,
Advertisiment
正常新生兒幾乎都有。 其特點是:
1、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 皮膚呈淺黃色, 鞏膜(白眼珠)微帶黃色, 尿稍黃, 無不適表現, 第4-6天黃疸最明顯, 足月兒在出生後第10-14天黃疸消退, 早產兒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2、血清膽紅素測定值偏高。
由於生理性黃疸是生理現象, 一般無需處理, 可多飲葡萄糖水, 促進利尿, 排出膽紅素。 有些嚴重的黃疸可併發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引起永久性腦損害, 所以一旦發現寶寶黃疸有所加重就應及時就醫, 以免耽誤病情, 遺憾終生。
病理性黃疸
但是, 當寶寶不是生理性黃疸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 病理性黃疸由疾病引起。 其特點是:
1、黃疸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 或1周後出現, 或黃疸消退後又複出現。
2、黃疸持續時間長超過生理性黃疸的時限。
Advertisiment

3、黃疸過重, 血清膽紅素超過了生理性黃疸的數值。 病理性黃疸常見於新生兒溶血症、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肝炎、新生兒膽道畸形、克汀病、頭顱血腫等, 一旦發現病理性黃疸, 應立即就醫診治, 並避免與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觸。
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父母要注意
父母要時刻關注新生寶寶的狀況, 發現新生兒出現黃疸時父母要注意:
1、判斷黃疸的程度:家長可以在自然光線下, 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 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 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 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 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 應考慮病理性黃疸, 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
Advertisiment
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以免耽誤治療。
3、儘早使胎便儘早排出。 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紅素, 如果胎便不排乾淨, 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迴圈重新吸收到血液裡, 使黃疸增高。
4、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 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重在預防
不論何種原因,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 除了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 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死亡。 因此,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 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感染, 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