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寶寶黃疸中醫療法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 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 有輕有重。 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 但手心和腳心不黃。 出黃疸時, 孩子沒有什麼不舒適的感覺, 大便不發白, 小便亦不太黃。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 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 雖然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 如果孩子黃疸出現得較早, 黃疸較重, 不能很快消退, 可能是病理性黃疸。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是很多, 需要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

新型嬰兒黃疸檢測設備獲得批准

美國食物藥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名為“貝利切克”的黃疸分析儀,

Advertisiment
用於無創性診斷和監測患兒的黃疸。 這一分析儀採用生物光電技術, 分析由嬰兒額部反射回來的光線, 減少足跟采血的次數, 結果可在1分鐘之內即可知曉。 這一黃疸分析儀提供的結果, 不受嬰兒體重、孕齡及性別的影響, 保證了準確性, 同時也使接觸每一個嬰兒的測量點都是清潔的。

新生兒黃疸治療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 不必治療。 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 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 其色如枯色, 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 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藥治療,

Advertisiment
伴見高熱、煩躁喘促, 或抽搐、或昏迷, 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此型—般病情較重, 多為核黃疸病人。 中成藥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湯藥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藥, 水煎服。 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藥灌不進去時, 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 保留灌腸, 一日一次, 或採用針灸, 西藥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 黃色較深且晦暗, 並逐漸加重, 身體消瘦, 飲食減少, 大便溏稀, 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 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 傷及脾胃, 瘀阻血分, 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 養肝健脾, 中藥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藥、雞血藤等藥物。

Advertisiment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 日久不易退, 其色晦暗, 面色無華, 體質消瘦, 乏力納少, 大便溏軟, 四肢欠溫, 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 中藥可用茵陳、白術、乾薑、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 中成藥可用健脾丸, 地茵合劑等。

中醫建議

近年來國內外均有報導, 撫觸有減輕新生兒黃疸的作用。 通過撫觸配合中醫穴位撫摩確實能促進新生兒的排便, 縮短胎便排出的時間。 撫觸方法按頭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順序的正規國際撫觸標準法進行。 撫觸時間為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 每天2次, 每次15分鐘, 均在新生兒進食1小時後進行, 連續5天。

西醫建議

在觀察黃疸程度時, 應選擇天然光線充足的地方, 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用手指按壓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用手指按壓手足掌也出現黃染就是重度黃疸。

Advertisiment
並請反復多次察看黃疸是否有加重, 中度以上的黃疸且加重現象迅速的新生兒一定要及時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