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寶寶有哪些本領?

新生兒期是指從出生後臍帶結紮到28天之內的嬰兒。 由於大腦皮層尚未發育完全, 新生兒具有許多特殊反射, 都是有趣的生理現象, 反映了人作為哺乳動物的本能。 這些神奇的本領會隨著寶寶年齡增長逐漸消失。 儘管反射消失的時間有個體差異, 但長期缺失、不對稱或持續存在都應視為異常。 瞭解這些反射現象, 在護理寶寶時可及時觀察他的狀態, 並且還能體會好多的樂趣。

(1)吸吮反射:當新生兒口唇觸及乳☆禁☆頭時, 便張口且出現口唇、舌的吸吮動作稱吸吮反射。

若吸吮的力度變強, 則表示小傢伙已經餓壞了。

Advertisiment
該反射一般在1歲後消失。

(2)尋覓反射:新生兒面頰部觸及母親乳☆禁☆房時頭即轉向乳☆禁☆房, 找乳☆禁☆頭;用手指或其他物體接觸新生兒面頰部、口角邊, 也會有類似反應。 即使閉著眼睛, 也會準確無誤地找到“目標”。 寶寶通過這樣的反射動作, 會找尋乳☆禁☆頭以獲得良好的營養。

(3)握持反射:用手指接觸新生兒手掌、足底或指趾會引起指趾屈曲活動。 手的握持反射一般在寶寶4~6個月逐漸消失, 之後就會出現隨意動作。

(4)擁抱反射:新生兒仰臥, 四肢外展伸直, 除拇指末節屈曲外, 其餘各指伸直且呈扇形張開。 脊柱與軀幹亦伸直, 數秒鐘後四肢又內收屈曲, 猶如擁抱動作。 隨後新生兒面部緊張, 在雙臂放鬆時發出哭聲。 這是新生兒對外界意外刺激的反應。

Advertisiment
擁抱反射一般在寶寶3~4個月消失。

這四種反射, 反映了孩子在出生後滿足生理需要及心理需要的本能, 也是要求得到庇護的強烈需求。 這些反射動作, 該有的時候沒有, 或是該消失的時候沒消失, 都屬於不正常狀況, 甚至與寶寶腦部中樞神經發展有關, 父母親應儘快帶著寶寶去尋求專業醫師觀察與診治。

除了這些大腦發育未完全的表現外, 新生兒還沒有發育完整的部分很多, 仍需要經過一些時間的學習與適應, 才能熟悉生活節奏, 就讓我們來看看, 還有哪些基本能力是寶寶與生俱來, 且特別需要我們去細心呵護的呢?

1.消化系統:由於寶寶的腸、胃等消化系統以及唾液系統尚未成熟, 所以應提供新生寶寶液體狀的乳製品(如母乳或嬰兒配方奶),

Advertisiment
寶寶4個月前都應以液體的奶水為主。 此階段除了奶水之外, 其他的副食品(如蔬菜泥等食材)都應儘量避免。 新生兒不時會有吐、溢奶的狀況發生, 這是由於新生兒的胃食道尚未成熟, 輕微的溢奶狀況是正常的, 無須過於擔心與恐慌。

2.睡眠:新生兒通常1天需要15~18小時的睡眠時間, 且睡眠狀況較不穩定, 甚至在夜晚睡睡醒醒的狀況也相當頻繁。 畢竟新生寶寶尚無法分辨晝夜, 所以或多或少都會有日夜顛倒的現象。 隨著月齡的增加, 約3~4個月大時, 寶寶的睡眠作息才會逐漸趨於正常與規律。

3.體溫:因為新生兒的體溫調節能力還不健全, 體溫容易隨著外在環境上升或下降, 因此,

Advertisiment
醫生建議最好將新生兒放置在25℃~28℃的室內。 當周圍溫度低於10℃或高於30℃時, 寶寶的體溫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甚至影響呼吸或中樞神經, 不可不慎。

4.頭顱:新生兒的頭骨偏軟, 輕輕摸甚至可以發現頭頂有前囟門和後囟門兩處軟軟的地方沒有頭骨, 這是因為寶寶的頭骨尚未閉合, 所以留下兩處空洞。 一般而言, 後囟門在寶寶2個月內就會閉合, 前囟門則可能拖到寶寶8個月左右才閉合。

爸爸媽媽必須隨時注意寶寶頭骨的發展情況, 骨縫太早或太晚閉合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需要讓醫生診斷有無特殊疾病。

5.皮膚:新生兒出生後, 由於胎脂還堆積在身上, 皮膚又細嫩, 因此對油脂的反應會強一些, 產生許多過渡期的皮膚狀況。 一般而言,

Advertisiment
主要是不需要任何治療即可自行消退的良性皮膚病, 較常見的為尿布疹。

得了尿布疹的寶寶, 屁股會紅紅的。 尿布疹大多是因為不透氣、濕度增加、PH值改變、尿液及大便刺激所引起, 有時也會因細菌感染導致尿布疹。

要儘量維持寶寶屁股的乾燥、清潔。 寶寶的尿布濕了要趕快換掉, 而且儘量不要用痱子粉。 因為痱子粉含有化學物質, 當寶寶皮膚發炎時, 使用痱子粉只會刺激皮膚, 讓情況惡化。

相關用戶問答